第679章 航海学院的提议(3 / 4)
风险能力,应该达到了六成,而且,因为它的体型较大,非常的牢固,在经验丰富的船长和水手的操控下,能够更好的规避风险,所以,我们给它的整体安全评级,是八成以上。”
五万石,那就是六百万斤,换算成顿,那就是三千吨,而实际上,它根本不会运送到最高安全载重的货量,能装到两千五百吨,还跑的动,就算不错了,这种载重量的船,在后世,别说是在海上了,就是长江上,随便一艘中小型运沙船的载重量,都超过它许多,后世的船,没有个三五千吨的载重量,在江上跑都容易亏本。
但是没办法,它在这个时代,就是代表一种极限了,动力,阻碍了它的发展。
“在我看来,他的安全系数,就是六成左右,因为,咱们大唐,没有那么多像你这样经验丰富的船长,从我去一趟岭南,都需要出动你这个杭州船厂的总工程师来亲自驾船,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孙享福说到这个,杨敏的脸色顿时一囧,还真是如他所说,大唐航运体系在短短七八年之间,何止扩大了十倍,所有的熟手船工,都被他们搜罗进了这个行业,即便是船厂和各个需要船运服务的商家们,一再的提高了船员的待遇,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增长也十分有限,人手紧张的不得了。
要知道,今年开始,即便是在长江水道上跑船的普通船员,月薪也涨到了五贯钱一个月,但市面上根本招不到人,要不是船厂有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提供的一些学员做支撑,现在根本就无法实现扩张,当然,即便是扩张了,也扩张的很勉强,原因么,孙享福刚才已经说了,开个船这点小事,也要杨敏这样的总工来,这就是现状。
杨敏无奈的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涉及到的技术多了之后,社会上没有足够水平的人才加入,我们也没有办法。”
孙享福却是道,“没有那么多人才,就要动手培养人才。”
说白了,限制这个行业发展的,就是教育体系,如果大唐早些年,开设专门的航海学院,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杨敏解释道,“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在招生啊!不过,学习航海的条件本来就很苛刻,北方人都不善水,而具备了条件,又选择做海员的人,不多。”
“北方人不善水,就把学院建到南方,说白了,还是待遇不够好,这样,你派人帮我给老杨送一封信,让他写一份奏章给陛下,船厂出资,专门在杭州湾这边成立一个航海学院,完成基础文化教育的人都可以报名就读,学员就读期间,食宿全免,每月再给一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