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满载而归(2 / 4)
的身边排开,这样的迎接仪式,显得很正式,很庄重。
而随着船队慢慢的向码头边靠拢过来,孙享福也给李泰提醒道,“他们都是于国有大功的英雄,烈士,所以,你应该代表大唐,给那些客死异乡的英烈们,足够的礼遇和尊重。”
李泰问道,“请问孙师我具体应该怎么做?”
孙享福答道,“为所有活着的船员,最高规格的奏报请功,为所有死去的探海烈士们,修建烈士陵园,作传,立碑,定期祭拜,永世享受后人瞻仰。”
如果说是过往的李泰,他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但是在山南道种了三年水稻的他,对于农作物的重要性,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这些人若是真的给大唐的农业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那么,他们的功绩,肯定会被史书大书特书,如果在这件事的后续处理上做好了,李泰自己,也能沾上他们不少的光,所以,对于孙享福提出来的这点,他是举双手赞成的。
李泰点了点头,语气诚恳的道,“我知道怎么做了。”
看到他这个态度,孙享福知道,他是真的懂得这么做的意义了,大唐需要更多的人跨出勇敢的一步,来对各种未知进行探索,用荣誉,可以给他们一定的激励作用,今日确实牺牲了三百多条生命,但由于他们的作为,可能拯救了未来三百万,三千万,多到数都数不清的生命。
“哐当······”
船舷终于靠岸停稳,一队队船员,在赵龙的带领下,从放下的跳板上走下来,首先下来的,都是抱着骨灰盒子的船员,从李泰开始,所有欢迎他们的人,都用手抚摸过那些骨灰盒之后,说了一句‘欢迎回家’,然后,与抱着盒子的人,来一个大拥抱。
这样的仪式,沉重,而又热烈,待得三百多个抱着骨灰盒的船员,在码头上列队了之后,李泰,就代表朝廷,作出了讲话,向朝廷报捷请功这样的事情,其实大家都不怎么在乎,但是修建探海英雄烈士陵园,作传,立碑,永受后世祭拜,瞻仰这样的事情,却是叫所有活着回来的船员们震惊,纷纷觉得,这次海外自行,没有白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待得赵河这样非水手船员编制的技术人员上岸了之后,清点此次远海探索的收获的时刻,便正式到来了。
“掌门,这是我将所有带回来的物种,登记编写出来的册子,生长环境,果实形态,我都有记录,名称什么的,我可能没搞对,其中一些,当地人也不认得,我只是编了个号,您可以从新清点一遍,或者,给它们起一个大唐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