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到船厂(2 / 4)
是将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批量制造,现在,渭南船厂上了十条大生产线,五条是造客船的,五条是造货船的,基本都是拿造好的标准零部件组装起来,就能成船,客船每条生产线,每个月都可以造一艘。
货船的构造更简单一些,二十天不到,就能出一艘,两个月,可以出十五艘,今年才批量生产了三个月,客船和货船,就已经出产四十多艘了。
不过,目前这种三千石的中小型船,都是走内陆江河,用于民用和商用,做信件包裹邮递,和生鲜货物运送等,真正全包钢的军舰和远海航行的大船,在杭州湾船厂制造,那边的航海,造船人才,更多一些。”
孙享福早年督造军事装备的时候,用的这套细化分解,标准制造,组装成型的手段,现在已经被各个行业活学活用了,这样做起事情来,效率更高,更简便一些。
这种中小型船只,并非战舰,除了底板,大部分地方都不需要用钢板浇筑,制造起来,自然是简单。
按照李承乾说的这个产量,恐怕,要不了几年,大唐内部江河湖泊上的船只,恐怕就都要换一轮了,这样,整个客运和物流的效率,就提高了很多。
孙享福又问道,“驾驶这样的蒸汽船的船运人员,跟的上出船的速度吗?”
李承乾答道,“有些紧张,航海学院的学生,都是香饽饽,教出来的人才,是要用于远洋航海事业的,所以,我想在蓝田技术学院这边,专门开设一个蒸汽轮船驾驶班,培训驾驶人员。”
孙享福笑了笑道,“一个班肯定不够,可以将其分出来,专门成立一所院校,几千,上万规模的培养,未来,咱们需要用到类似人才的地方,会越来越多。”
李承乾一想也是,现在才几十艘船,之前培训出来的几百人,就都用上了,往后,还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船只需要人驾驶,于是点头道,“老师说的是,回头,我让宇文侍郎,把这件事情办了。”
这里,李恪想到了山南道那边一些跑船运的人,又向李承乾建议道,“咱们还得优先让那些有跑船经验的水手来学习,另外,长安一处学院不够,江陵那边,熟悉船务的人才更多一些。”
李泰也是反应了过来道,“广州虽然有航海学院的分院,但往内地跑的商船,客船也不少,同样要着手培训。”
孙享福笑道,“那就开三间学院嘛!咱们大唐,教老百姓学本事的机构,只嫌少,不嫌多。”
三人闻言,都是一笑,此刻,他们想的,已经不止是驾驶蒸汽轮船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