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直夺权的刘宏(2 / 3)
被誉为中国最早的文艺高校。鸿都门学生都来自三公或地方高官的推荐,多为出身贫贱的平民子弟,因为鸿都门学生家境不好,所以这所学校比之太学更是花费钱财,而自从刘宏建立西邸后,这笔钱就由他自己来此出,可以说西邸的钱今年不是被他见了宫苑,就是花费在建学校上了。
当然进入鸿都门学的学生,福利待遇也是非常好的,因为他们只要精通辞、赋、书、画中的任意一门,便可以受到重用,有些担任刺史、太守,有些担任尚书、侍中,还有被封侯的。
不看后世史书的评价,可是这么说,鸿都门学的创立,是东汉时期的一件大事。在从汉武帝以来就“独尊儒术”的汉代,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儒家经学为唯一教研内容的旧观念,提倡文艺研究,开辟了中国教育史的新篇章。与主要招收官宦子弟的太学不同,鸿都门学打破贵族、地主阶级对高等教育的垄断,广泛招收平民子弟入学,为后世的科举考试和设立专科学校奠定了基石。
而且刘宏创建鸿都门学,可是含有很强的现实政治目的,毕竟他的权力来自党锢运动,不断打压党人,从他们手中夺权,因而时刻不肯放弃对党人的禁锢。但是这样一来,他就把以士人为主的太学师生得罪了一干二净。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宏和宦官集团发现自己身处困境,从太学里选拔出的新一代官吏在工作能力和政治忠诚度上都不能令人满意,毕竟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满刘宏。所以,他们迫切需要创办一所新的高校,以便取代旧太学的政治作用。而为了保证毕业生对皇帝的政治忠诚度,新高校的教育方针必须与旧太学有明显区别。出于刘宏个人的喜好和行政需要,文艺便成为这所新高校的主要教研内容。
从这一方面来说,刘宏设立鸿都门学的初衷不无改变已经陷入僵化的东汉政治,事情本质上算是好的,但旧知识分子出身的公卿百官,太学诸生,为何如此反对鸿都门学?
不就是因为害怕他们这些正经大学毕业的人被那些专科学校毕业的抢了饭碗,毕竟在东汉,学习经学多的不是别人,正是垄断大多数官职的世家大族之人。抛开背景家世的影响,他们比其他人于经学一道学习的早,研究的也多,相比较而言,在知识考校中,他们能入朝为官的也多,再加上世家大族掌握的丰富的政治人脉资源,各种为官途径,这才能绝对压倒其他。
虽然汉代私学兴盛,连寒门学子也一样能够受到一定的教育,但比起世家大族而言,非世家大族的人,他们之中大多数人能力无疑比世家大族之人差得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