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听墙角(2 / 5)
对付他还没有这么容易,毕竟笔力校尉的权利即使是宦官也不敢轻易接招,否则,说不得被其反治。别看廷尉是九卿之一,执掌天下刑狱,而司隶校尉只是次于九卿的秩比二千石的高官,但因为司隶校尉的权利大的离谱,百官皇亲都有监察之权,历史上阳球也正是因为司隶校尉的这一权利,而斗倒了大宦官王甫。
可是偏偏历史上宦官集团抢先一步就瓦解了阳球的司隶校尉的职位,让他没了政治斗争的最大依仗。没有了司隶校尉的监察权利,阳球就无法直接面呈皇帝检举揭发宦官的违法罪证,因为他根本连皇帝的身旁都不能轻易进去,而无法和皇帝私下打小报告,成功挑起皇帝的注意,他那里能斗倒宦官集团?而历史上,阳球也正是靠着先前在王甫不在,皇帝身边没有外人时,和皇帝刘宏打过小报告后,方能抓捕剪除王甫,不过很显然,现在伏泉所处的时代,历史已然不同了。
如今阳球却是因为伏泉的出现并没有就此发迹,毕竟现在的司隶校尉是伏泉的伯父伏完,虽然阳球现在也成为了进言中枢的尚书令,但很明显这个进言的权利没有司隶校尉的监察权利大。而陈球前来寻求伏完帮助,与他们一起合谋宦官集团,看中的也正是伏完身为司隶校尉的监察之权,不然给他们几个胆子也不敢在伏完态度不明的情况下和他密谋铲除宦官,谁知道外戚集团会不会把他们外朝的士人官吏当枪使?实在是他们迫不得已,终归在这京师之中,除了皇帝,也只有司隶校尉能对宦官直接动手了。
事情终归是这样发生了,阳球、陈球等人密谋的计划,依旧如历史那般被宦官提前知晓,病实施行动,将他们全部斗败,被皇帝下旨抓捕受审理。
只是,唯一出了变数的却是如今这司隶校尉可是伏完,是根本不理会他们的外戚人,宫内又有皇后辅助,一点也不惧怕他们,也没有出现历史上阳球、陈球等人下狱身死的结局。伏泉命人调查一遍后,便上奏皇帝,说宦官所言不属实,阳球等人并无结党图谋不轨。
既然派去查案的司隶校尉都这么说了,皇帝刘宏便未打算继续深究,想到伏完的品行,在此事上应该不会说谎,即使刘宏听闻伏完与关系密切,但也就当做徐州同乡的私谊而已,最终宦官费劲心机斗倒的几人都只是被罢除官职,不再叙用,也算是一种幸运了。
在伏泉离开京师,入益州平乱后,朝中发生的事情也就这一件最重要了,其他事情倒也没有什么。伏完告诫伏完不要牵涉其中或者这些类似的邀请他一起斗倒宦官的事情,也是怕陈球这些人背后还有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