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4 / 5)
卒传唱楚歌,当然是想模仿当年淮阴侯韩信在垓下之战时,对于项羽所采用的四面楚歌之计,因为对比今时今日的黄穰叛军的情况,与当年项羽所率的楚军境遇是何其相似。
同样是缺粮,同样是不知大军之后该如何进退,不同的则有两点,一则是垓下之战时汉军多而楚军少,而现在却是叛军多而汉军少;另一则是项羽还有江东老巢作为后路,而黄穰,却是连一块容身之地也无,只有率领麾下兵卒如流民军一样四处逃窜而已。
当然,现在这些其实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黄穰麾下的大军,多数并非黄穰心腹,不是坚定的反汉者们,早就因为叛军连番战败,以及军队缺粮而对这场希望渺茫的叛汉“起义”感到悲观了。这注定他们现在不可能再全心全意为黄穰卖命,更多的是想着如何保全自己,回家好好过日子,如果可以的话,他们也希望归降大汉,继续做大汉的底层百姓过活,实在是这场战争的残酷让他们厌倦和害怕了。
每个人都是如此,在兴奋的决定开始之后,面对重重的压力,不自然的会想去退缩,即使是反抗欺压他们的政权也是如此。
不过,大多数人纵然心中有这想法,却因为担心被他反抗的政权而不敢投降,但是现在,随着这首楚歌里面的透露出的,对于犯事者既往不咎的信息,自然让那些心有二心的叛军彻底意动。
在他们看来既然汉军敢这么唱出来,那么一定是得到皇帝批准了,既然如此,那么自己还有什么怕的,与其跟着黄穰有饿死的危险,不如现在就翻脸,说不得还能保住他们一条小命。
东方的天边终于映出一片白光,预示着新的一天依旧是个好天气,可是,在叛军大营里,此刻却是涌现一股悲凉的气息,与那传唱的楚歌一样,令叛军兵卒如同身受,惆怅不已。
歌声遍遍传来,刺破了黄穰的耳朵,直到过了好久他才醒悟,只是他却毫无办法,除非他有本事将自己麾下兵卒的耳朵堵起来,不然根本没有办法阻止他麾下的兵卒听这“楚歌”。
虽然黄穰自诩为英雄人物,但是也有自知之明,当年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都因为在楚军绝境之下,被韩信这一简单之极的计策给彻底打败,只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的《垓下歌》名句,然后带亲信铁骑远遁,最终于乌江自刎。
项羽如此,他黄穰又能如何比肩?黄穰可不认为他是和项羽一个级别,毕竟项羽能用八千子弟兵最终灭秦,而他黄穰坐拥十余万众,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