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政略改之曹魏亡(2 / 5)
于河北,在河北出不了头,只能另投他人的缘故,但也充分可见士族之间的人脉影响力。
后来曹操得到了颍川士族的大力支持,但他对士族始终是心存防备的,他知道士族之间互通有无,如果放任不管,会尾大不掉,所以他对士族的信任始终是有限的。
而原本一直歧视他的颍川士族,竟然如此大力支持他,明显让曹操这个多疑的“神经质”十分忌惮,所以始终曹操都没有让士族掌握兵权。如荀彧、荀攸、陈群、司马懿等,始终都只是谋士,而掌握兵权的,始终都是曹氏、夏侯氏等亲信,或者是张辽、徐晃等非士族将领。
因此,曹操时代,士族势力始终没有过分出头,只能在政治领域出彩。而且,对于士族,曹操是既利用,同时也在打压。比如边让、孔融、荀彧、崔琰、杨修等士族名士,都死于曹操之手,这其中,虽然也有着其他原因,但多数还是因为曹操个人出色的政治手段。
然而,到了曹丕继位后,或许因为自己出身,以及夺位时士族出力多,使得曹丕对士族却过分信任了,改变了曹操一直限制士族的初衷。
最简单明了的,便是司马懿、陈群在曹操时代,职位都不高,更没有染指兵权,但在曹丕继位后,二人都位极人臣,且都开始掌握兵权。比如陈群在曹操时代,仅仅是侍中,曹丕继位几年后,他官至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司马懿在曹操时代,只是军司马,曹丕继位后,司马懿官至抚军、假节,加给事中、录尚书事。曹丕临死前,还任命司马懿、陈群、曹真为顾命大臣,并高诉曹叡,三人可完全信任。
当然,如果仅仅是重视士族,这还不会完全影响曹魏皇权对于朝堂和地方的掌控,而曹丕更疯狂的是,他不仅仅是重用士族,而且还同时打压和限制宗族势力。
对于曹氏和夏侯氏宗族,曹操一直非常信任,如曹洪、曹仁、曹真、曹休、夏侯渊、夏侯惇等,都是曹操麾下手握重兵的大将。
只是曹丕继位后,大概是出于他夺位后的艰辛缘故,曹丕对自家兄弟甚是防备,使得曹魏的宗族势力,一改曹操时期的鼎盛。比如曹彰的离奇死亡,曹植被严厉看管,而曹丕的其他兄弟,也都同样被严格看管,如囚犯一般。当然如曹真、曹休这些非亲兄弟将领,虽然也被曹丕重用,但受信任程度却不如陈群、司马懿这些士族人才。
并且,在国家的选官政策上,曹丕也改变了曹操原本重用寒门人士的政策,而重用士族之人。毕竟在用人方面,曹操是坚持“唯才是举”的原则,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