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大结局(4 / 6)
府的面试,便可分派诸地,如此,一来保证这些人对于伏泉执政的支持,另一面也能提高伏泉代表的中央朝廷,对于地方的集权统治。
西域纳入大汉版图之事,就此全面开启,而这三年里,随着董卓、曹操这两个杀人魔王,统率汉军一路西征,西域最终全为大汉所有。
一路征途上,汉军但凡遇到抵抗顽强者,都以屠戮镇压,使得不少原先反抗者臣服,其中便有精绝、戎卢等小国献表降国号投降。之后,更有西域大国乌孙分裂,其国内慕汉者,暗中联络段煨,以慕汉和感恩段会宗扶持乌孙社稷为由,率部投诚。
对于这些投降献国者,伏泉都是给予优待,不过,让他们这些国家宗室继续待在西域,明显不可能,按伏泉的意思,其国降王封侯,封地于塞北长史府划地立封国,但其国家宗室全部迁入雒阳和长安,优待安置,期间强制学习汉家礼仪,待大汉官员考核无误,方可就国。
至于这考核无误是多久,那就要看伏泉的心意的,反正伏泉不介意让他们一代人在中原耗到死,而他们原先的国民,则在西域接受大汉的教育三年后,确认无反意,再由他们自己决定去留,相信有这三年,这些西域百姓会成功的变成汉家文化的传承者。
西域的成功征服,给大汉上下开启了一段开疆拓土的热潮,特别是某日伏泉不知从何处拿出的所谓诸夏地图,上有七大洲,令得不少因征西域,升官封侯的武将沸腾,纷纷请缨,要为大汉开疆拓土。
新掌权的皇帝刘崇,也是欲建立功勋,巩固自己威信的皇帝,当即应允,而伏泉也在此时上奏,以诸将不识水利,愿辞去骠骑将军职,为下海洋一将。
满朝为之哗然,不知伏泉为何放权,刘崇再三挽留,都不改伏泉本意,当下应允。
……
茫茫大海里,汉家海上丝绸之路所用的大船上,伏泉一身戎装的望着海面,心绪万千。
“只能做到这一步了……”伏泉想着:“未来天下如何,自有后人评说……”
之所以伏泉选择放权,也是因为伏泉为了自保,或者说,不想让大汉又陷入外戚和皇权猜忌的内外争斗中。
终究,他只是外戚,而小皇帝已经大了,若是继续由他执掌朝政,虽然皇帝会因为开疆拓土高兴,但毕竟会埋下铲除伏泉这外戚的祸根。
虽然说以伏泉的势力,不怕皇权,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不怕,他这辈子所做的汉家征服四夷的努力白费。
若是伏泉和皇帝夺权,必定天下皆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