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二章 轨道(2 / 3)
不过轨道路线,往长安去的目标,还差了不少。眼看,跟皇帝约定的年限也就到了。
钱汝君目钱是把轨道,成立了一家商铺负责,想要使用规道的,像客运、货运等等,都要付一些交通使用费。包括她自己,都要付钱。然后用这笔钱来维护、生产、支付薪资。里面工作的人,只有最上头的五个人,是钱汝君的部属,其他都是外面招的。
然后用盈余的钱来继续开展铁路。
马拉车的轨道,虽然在地形上面,比较没有限制。但运量,少了不少。但比原始的运输方式,要方便许多。在铁轨倾斜高度上,也没有仰角十三度的限度,能够达到十五度。
规道分成一段段的运务段,每走完一段,就会有运务人员帮忙换马。马匹是运输的主力。
至于比较缺乏马力,又平坦的路段,则用上了脚踏货车。不过,大概都走些分支路段。因为马拉的车子,和人骑的车子,比起来,还是马匹速度较快。而两个车子,目前还没有实践换挂的方式。目前,还在研究中。
因为,在大汉,马匹数量这几年虽然变多了,但还是属于比较稀少的。不得不用人力取代。
而以人力取代的结果,让大汉产生了一种新兴行业。运夫。一个新的行业诞生,就多一种金钱流动的方式。
而人又比马贱,并且,雇用一个人,不是买下一个人,其实在成本上,是比较低的。想到后世的人力车,钱汝君忍下了不想把人奴役化的想法。选择遵重人的劳力输出。其实,让更多的人有农业以外的工作,也是商业化的开端。就是目前大汉大部分的地方,还没有人力过多的地方。
当然,跟后世的老美比起来,农地是小了点。但比起欧洲,也就差不多。
但有一个先提条件,人家有机械化的基础啊。应付起那么多田地没什么问题。
因为这个关系,钱汝君忍下了进一步发展马达的冲动。想想,时速十五到四十五公里的速度,或许比较适合大汉。要是太快了,或许大汉中国的味道就会失去了。反正大汉此时并不太弱,也没必要逼着它快速奔跑。
不过,想起她未来的旅行计划,房车的构想,还是在她的脑海里不断升腾起来。
“要将所有人集合起来,估计要花一个月的时间。这方面倒不是问题。问题是,对象呢?”钱汝君头疼道。基本上,她没有买过男**仆。就算因应需要买了一些,到金麦城之后,她也让男性恢复自由。只不过,把买身费,换成借据,要分期付款还给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