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五章 人才(4 / 5)
就是一种灾难。
钱汝君知道,如果想要让这些地方的粮食耕作大幅的增长,必须让他的学堂岛学生不是在民间的层面工作,而必须让他们成为各个地方的地方官员。
如果这些人成为各个地方的地方官员,在没有中央的制肘之下,能够做的事情就很多。
可是如果把他们变成中央的官员,或许他们可以引导下面的官僚,甚至指导他们如何去做。
影响到的层面,似乎就更多。
她想到她的学堂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很多时候时候,会自我补充知识,在空间里,在学堂岛,都有非常多的典籍,让他们可以读。
钱汝君在观看图书馆的典籍的时候,可以注意到,不管是什么样的典籍,其实都有人阅读,只不过有些典籍,比如行政管理之类的典籍,看的人比较多,有些典籍比较冷门,看的人比较少。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典籍都是,拥有它的读者。
学堂岛学生会利用时间,来充分的吸收各种知识,并且理解各种知识,有些知识,他们不能够了解的时候,或许他们会来问钱汝君。
如果钱汝君能够指导他们,回答他们,那么他们很快就能够触类旁通。
如果钱汝君不能够帮助他们,他们也会回去自我思考。
事实上,钱汝君时常被难倒,因为以钱汝君的智商,如果是跟时代有关系的知识,她会比较容易知道。
可是如果跟时代没有关系,纯粹是艰深困难,那么钱汝君,在没有研读这些典籍的状况之下,其实也看不懂。
钱汝君也很佩服的人,虽然智商是不断的增加的,可是增加的也有限。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后世的聪明人却不断的涌出来,不断的把知识累积在高人的巨塔上面,让巨塔变得更高。
甚至高到大汉时代高智商的人,也不见得看得懂他们的典籍。
因为知识是一层一层累积上来的,有时候跳过了中间的部分,没有任何的影响。
但是更多时候跳过中间的部分,你就无法理解创造者的思考模式,因为他的思考模式,或许在他当代是最优秀最完美的,但是由于受到前面知识的影响,他的思考模式就产生了一点偏差。
如果把这个偏差去除掉,或许会变得更容易理解。
但是创造者本人是没有意识到的,读到这本书的人,因为着作者没有意识到的弯曲往往就会觉得这些典籍莫名其妙,难以理解,因为他没有这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