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金夫 > ☆、 043 未留姓名

☆、 043 未留姓名(2 / 3)

西。

因来人是男子,故仆人并没有声张,只让人直接送去了棠院让冯霁雯鉴定。

冯霁雯一眼看罢,连忙地问:“送东西的人呢?”

“回姑娘,已经走了。”

“可有留下姓名吗?”

“并不曾。”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冯霁雯陷入了短暂的沉思当中。

对方直接让人将东西送还到英廉府,显然是知道了她的身份。

但却没有提出要回自己东西的打算,更连姓名都不曾留下。

一来大抵是那些经文确实不重要,二来……是因不愿给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吗?

“把带回来的那些经文烧了罢。”她这才对小仙吩咐道。

当时在静云庵中,她并没有听从况太妃的吩咐,让小仙将那些东西立即焚烧干净。

冯霁雯笑了一声。

对方思虑缜密,倒显得她多此一举了。

不过,由此看来北京朝阳群众做事不透露姓名的习惯,原是从数百年前沿袭下来的么?

……

这一场雨水下来,北京城内外又冷了许多,不少人已经穿上了棉衣。

可身上是护住了,寒气却同往年一样从脚底往上钻。

皮革制成的翻毛长靴不是谁都能穿得起的,羊毛袜也是稀罕物,大多数穷苦百姓只能穿上加了层棉布里子的布鞋,或是再多套上一双袜子来御寒。

如今还好,等再冷些,手脚难免又要同往年一样长出冻疮来了。

但今年却注定和往年不一样了。

听说有两家叫做“庆衣阁”的制衣鞋帽的铺子里,出了一种新样式的棉鞋,里头竟是直接夹了棉花进去,穿到脚上十分暖和——既有寻常百姓穿得起的粗布面料儿,也有专供富贵人家做工精细用料讲究的上乘品。

新鲜的东西向来传的快,加上穿上确实舒服,不过三五日的功夫,名声便在城中打响了。

庆衣阁加紧请了工人和绣娘,却仍然供不应求。

没过多久,其它的铺子也开始纷纷效仿起来,甚至还有人因此有了其它灵感,从脚上联想到了手上,做出了夹棉的手套来,只是远远没有现代分成五指的手套的灵活度,戴起来固然御寒,做活却不方便了,故而并没有像棉鞋一样引起很大的热潮。

虽然后面遭了别家的模仿,但走在最前头的两家铺子这回还是大赚了一把,甚至因为棉鞋而带动了店铺名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