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 双回门(4 / 6)
至于风范什么的……呃,她可以说。之前她赠舒志的那本所谓的字帖,实际上压根儿就是她无聊时临摹的?
只不过临摹的太像,冯舒志这种造诣不高的初学者至今也没瞧出什么不对来。
芜姨娘则在一旁点头称是。
又说道:“丁先生教的好,不仅博学多识,人品也够周正,舒志也是极喜欢他的。只可惜今年三月丁先生是要参加春闱的,出了正月便要开始准备科考事宜了。”
丁子昱原本就是被袁枚举荐来临时教授冯舒志学业的,到了二月,便要另请先生了。
冯霁雯便问新先生的人选有没有定。
“老太爷找了袁枚先生举荐,还没听到信儿呢。”
冯霁雯一噎过后。不禁失笑了一声。
一来二去,袁先生倒真成英廉府的人才中介了。
只是提到春闱的话,她倒还想起了一件事情来。
她隐约记得传记上记载的,和珅大约便是在这场科举中落第的。
和珅虽不比丁子昱是正经儿的举人出身。但咸安宫官学中肄业的学子,若想要通过科举入仕的话,是不必参加院试乡试等一应繁琐流程的,可直接参加春闱会试。
只是……这样一个才学出众,智谋奇诡之人,如何会在科举之上落第呢?
是发挥失利还是考场的水太深。亦或是出了其它什么意外?
冯霁雯有一搭没一搭地想着,有些犹豫要不要找个机会在这件事情上提醒和珅一二。
二人如今怎么说也算是一条船上的人,他顺当些她自然也是好的。
可又怕因为自己的多事,反而搅乱了他原本该有的康庄大道。
最终冯霁雯还是决定不要多嘴的好。
反正他日后有出息是必然的,前面有些小挫折,也不足为怪,犯不上非得一件件帮他扼杀在摇篮里——到底这人的脑子,可比她来的要好使多了。
这点小困难,他应付起来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在用罢午饭离开英廉府之后,和珅竟在马车中与她主动提及了此事。
“今日同太岳父长谈了一场,我决定不参加今年的春闱了。”他以一种与自家媳妇儿谈家常的口气,说起了此事。
冯霁雯错愕地看向他。
“不考了?”
“嗯。”和珅笑着点点头,与她解释道:“一来朝廷不鼓励满人子弟通过科举入仕,二来如今科举官场之上乌烟瘴气,不见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