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7 厚封(3 / 6)
言竟是实情,而非听错。
和珅竟当真被封了刑部尚书!
说是皇上命高云从在早朝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儿宣读的封赏圣旨。
除了刑部尚书一职之外,还赏了白银五千两,黄金一千两,外加良田百顷。
同前两回不同,这回是实打实的厚封。
可这封赏实在太过于丰厚了,以至于今日早朝之上,不少人提出了意见来。
有说自大清开国以来没有这么个封法儿的,也有说和珅虽然功高,但年纪尚轻,远远不足以担任尚书一职——
可诸多反对之言,最终全都折在了那句‘既然没有这个规矩,那便由朕来开这个先例’之下。
“怎么如此厚封?”冯霁雯一副我书读的少,你别骗我的表情,向冯英廉问道:“单凭和珅此番功劳,当真当得起如此厚赏吗?”
“你别忘了,除了袁守侗一案之外,和珅当日在团河行宫中救驾有功。”冯英廉与孙女说道:“连皇上都说了,若非当日和珅机敏,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救驾这种事情,已不可用功劳二字来形容。
“再者,袁守侗一案,你可知皇上最为看重的是什么吗?”
“自然是袁守侗背后的白莲教了。”冯霁雯答道。
“不光如此。”冯英廉笑着说道:“从致斋觉察力敏锐地察觉到袁守侗有异,到他与嘉贵妃和金简之间来回周旋,借力打力地查找证据,将袁守侗缉拿归案。再到他表面不费吹灰之力地让袁守侗就范认罪,并自愿供出白莲教诸多线索——再到最后的处置,该严则严,该宽则宽,既给朝廷树立了威严,起到了杀一儆百之效,又保全了袁氏一门不至于被株连,以显皇恩浩荡。”
袁守侗一案最终的处置结果是以袁守侗为首之人判处秋后问斩,而袁氏族人则发配往宁古塔。
这在谋逆刺杀圣驾这等滔天罪行当中,已算得上最为仁厚的处置。
“这一桩桩,一件件,皇上皆看得清清楚楚,纵然是致斋往景仁宫一行,皇上亦看在眼中——可他看重的便是致斋这种远远异于常人的办事能力。”冯英廉端起手边茶盏,一面说道:“这整件案子办下来,无一细节不是正合皇上心意,单单是只此一点,不管厚封与否,致斋被重用已是必然之事。”
这么多年以来,他在朝中也见过不少为官者。
有公正清廉者如刘统勋父子。
有刚直不阿者如王杰与钱沣。
再有忠心不二如傅恒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