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9 听大戏(2 / 3)
之子,另一位则是王杰夫人的娘家庶弟,想是方才听着了王杰夫人的声音,才回头来看。
王杰脸上无甚表情地应付两句,又以事先订好位置为由,谢绝了二人同坐的邀请。
那二人只能笑着让至一侧,让王杰走在前头。
待距离远了些,脸色才稍变。
“你这姐夫,还真是一如既往地不给面子。”其中一人讪笑着说道。
另一人则不屑地冷哼了一声。
“有些人官儿做的大了,都不知自己几斤几两了。”他一面背着手往里走,一面目含讥讽地讲道:“想当初,若不是我父亲关照着,就凭他那出身和处处得罪人的作风,早不知死多少回了,哪儿还会机会在这儿跟我……”
人声鼎沸,他的声音很快便被埋没。
见客人上得差不多了,便有锣声起,三长两短,喧闹的四下逐渐就安静了下来。
高高筑起的戏台之上,戏幕被缓缓拉开。
映入眼帘的是一方明亮的公堂,明镜高悬的匾额挂在正上方,两侧立着肃静牌,衙役王朝马汉分列而站。
首先登场的便是大花脸黑胡子的净扮包公。
包公刚落了座,还没开嗓,王杰就听得身旁传来一道唱腔。
“皇儿对我一声禀,言说驸马受法刑……”
王杰皱眉侧过头去看,只见是一名身材微胖的中年男人眯着眼睛注视着戏台,攥着把折扇正摇头晃脑地“哼哼呀呀”着。
这身穿旧蓝色棉布袍子,手旁搁着一碟瓜子儿,一壶茶,一副西洋眼镜的‘戏迷’,王杰愁着有几分眼熟。
又定睛瞧了瞧,才认出是如今在翰林院任职的纪昀。
说起这个纪昀,早年被贬去新疆,那道弹劾他因公谋私的折子便是王杰递上去的。
而令王杰印象深刻的是,他当时还以什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诸如此类的话来为自己开脱,真乃读书人里的厚颜之典范也。
后来被贬谪,也好像没什么悔恨的意思,反而显得十分‘豁达’。
这不,此番从新疆回京,带回来的据说除了那整整百十来箱的书画,还有一群小妾家眷。
思及此,王杰不免就不愿意再多看他,遂将视线收了回来。
这分神的功夫,台上已演到了太后带着公主前来向包公问理。
听着熟悉的秦腔,看着大堂中的人头攒动,端茶送水的伙计来回忙活着,王杰不知因何,渐渐就失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