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迁都的理由(二)(2 / 5)
所谓成王败寇,历史永远都是偏向强者的。
因此,就连隋朝的两个杨恭帝,其中杨侗不论是年龄,还是年份都应该算正统的。
可惜,就是因为杨侗禅让的人,最后被淘汰了。
所以,就连他这个本应该属于,隋朝正统的末代皇帝,差点都被遗忘了!
在史书也只记下了短短的一句话!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不论到那个年代,永远都是弱肉强食!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谁手里有人有枪,就谁说了算!
所以,其实梁梓墨想要迁都,只是他一句话的事情,又何必要让自己去烧脑费神的,想个说法呢?
唉!也许,自己和梁梓墨的出生年代不一样,想事情个处理事情的方法,也完全不同吧!
算了!既然他让想,自己再参照历史想想吧!
武则天当年迁都洛阳,那也是因为她在没有当上皇后时。
在长安皇宫里的那些,如泣如诉的遭遇,让她在心里留下了,不可抹灭的痛苦回忆。
在武则天的心里,长安这座皇城虽然给予了她甘霖,但也曾经让她苦不堪言。
离开长安这块,另她痛不欲生的伤心地。
迁到八百里外的,东都――洛阳!武则天住着,心里才会感觉安宁。
那些痛苦的过往,才不会时不时的从心间冒出来,让她身心痛楚!
再加上,一些政治上的因素!
当时虽然唐朝江山已稳固,但是山东一带却还有很多占山为王的匪患。
凡官兵到了,这些匪患就出来骚扰。
或几十上百人,看见有朝廷标识的车来了,就一起上前拦路截车。
或在地上挖一个大坑,使车辆不能顺畅通行。
等车辆一停下来,他们就冲出来抢车上的钱财,或者女人!
就连高宗李显要去洛阳,都要将匪首请来与官兵们,同吃同住才能确保一路安全。
天子出行,需要盗匪头目保驾!这对当时的李唐朝廷,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这也是有失皇家威严,和大唐体统的事情。武则天哪里能够容忍得了?
如果迁都洛阳,就有利于对这些盗匪进行严加管制。
这样可以促使社会稳定,更有利于巩固皇家的统治地位。
还有就是经济上的原因!
洛阳一年四季,风调雨顺粮食储备很充足。交通又四通八达,各地运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