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科幻 >深空之下 > 第一百二十五章 终极毁灭(卷终)

第一百二十五章 终极毁灭(卷终)(3 / 7)

“不知道创造了中子星碎片的文明厉害,还是我们的诺亚文明厉害。”

“如果是同个等级的超级文明,那么诺亚号绝不会被超新星摧毁!”

“说的也是……”

于易峰听着周边科学家的谈论,这时候他倒不会多愁善感了,对诺亚号的信心也莫名足了起来……

实际上,超新星的爆发往往会生成一颗中子星。但现在的情况好像反了过来,中子星碎片促成了恒星的爆炸,人类从未见识过这种情况,因此也格外好奇、亢奋。

超新星的种类有很多,质量不小于九倍太阳质量的大质量恒星,具有超新星爆发的资格。(ii型)

当恒星内核的氢元素消耗殆尽,而无法再产生足够的辐射压来平衡引力时,内核的坍缩就会开始。这期间会使内核的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并能够将氦元素点燃。

由此,恒星内核的氦元素开始聚变为碳元素,并能够产生相当的辐射压来中止坍缩。

这使得内核膨胀并稍微冷却,此时的内核具有一个氢聚变的外层和一个更高温高压的氦聚变的中心。(其他元素如镁、硫、钙也会产生并在某些情形下在后续反应中燃烧。)

当内核中的氦消耗后,碳元素又会聚变成更重的元素,整个过程会反复几次,每一次的内核坍缩都会由下一个更重的元素的聚变过程而中止,并不断地产生更高的温度和压力。

星体由此变成了像洋葱一样的层状结构,越靠近外层的元素越容易发生聚变反应。每一层都依靠着其内部下一层的聚变反应所产生的热能和辐射压力来中止坍缩,直到这一层的聚变燃料消耗殆尽。

并且,每一层都比其外部一层的温度更高、燃烧更快。

这种重元素的不断合成,在镍-56或者铁处终止,如果恒星的质量足够大,则这个内核的质量最终将有可能超过钱德拉塞卡极限,这样电子简并压力也不足以平衡引力坍缩。

最终,在星体自身强大的引力作用下,星体开始毁灭性的坍缩,超新星就爆发就开始了。

超新星内核的坍缩速度可以达到每秒七万千米(约合0.23倍光速),这个当原始恒星的质量低于大约20倍太阳质量,坍缩后的剩余产物是一颗中子星。

对于高于这个质量的恒星,剩余质量由于超过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极限,会继续坍缩为一个黑洞。

不过,这一次的“超新星”显然不同,是由中子星碎片是引起的!

其最终结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