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我当太后这些年 > 第22章 试探

第22章 试探(1 / 5)

李益在宫中呆了一个多时辰,临到出宫时,杨信留住他,有话要单独跟他说。

杨信将他引到了内侍省。

内侍省的官署就在内宫,离太后的崇政殿不远。上午天气很不错,李益一边走,一边同杨信闲谈。杨信这几日刚刚升迁,从五品内给事升到了两品内常侍。

“杨大人最近连升三品,我还没来得及道贺。”

他笑祝贺道:“杨大人,恭喜啊,以后我得叫你杨常侍了。这宫中的事怕都有要劳杨常侍操心了。国之栋梁,你这肩上的担子不轻。”

杨信笑说:“李大人客气了。李大人这样的才是国之栋梁,我等小臣,只不过是尽心尽力伺候主子罢了,真正的朝廷大事还是要仰仗李大人才行。”

李益说:“哪里。你我都是为皇上太后效力,论亲近,杨大人比我等外臣更跟太后亲近,是我要仰仗杨常侍。”

李益说:“我听说太后把乙浑的案子交给你和司隶校尉府共同办理,可见太后很信得过杨常侍。杨常侍来日必定前途无量。”

杨信笑说:“这件案子有些特殊,交给外人,太后不能放心。”

两人谈起朝中事。

最近可是发生了很多大事。

太后垂帘听政,表面上看,没有对朝廷大开刀。铲除乙浑,也只是抓捕了主犯,并未大肆牵连党羽。但实际上的动作不小。

整个朝廷按职司分为两个系统。前朝和内宫。前朝分三省六部,六部曰吏部,曰礼部,曰工部曰兵部曰刑部。三省曰尚书、曰中书曰门下。中枢在尚书省。

尚书省的首脑是尚书令,但实际负责人另有其人,叫录尚书事。录尚书事只是加官,不能单独作为官名,如之前的乙浑官名为丞相,加官录尚书事。但只要有录尚书事四个字,即意味着督揽朝政了。

太后废除乙浑丞相兼录尚书事,另以常英、拓拔子推、高允录尚书事,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太后垂帘听政,为了进一步的收拢权力,将主要的事责从尚书往中书转移。

原来中书省只是负责前后廷衔接的事务,主要是诏书、政令的起草和修改、存档,诏令的上传下达,可说是整个朝廷中工作最密,最机要的部门。但是没有权力。

不管事,没有事权。

官员的升降、任免、考核,朝廷的用度、开支,功、刑、赏、罚,全都在尚书省。

其实事权才是最要紧的。

她第一步做的,就是将尚书省处理过的公文,交付中书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