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3 / 5)
的留给成去非思量,江左大族除却自本族无须纳税,无须赋役,另可荫庇亲属,高者可荫九族,低者尚可荫三世,这其中就包括了依附于世家的佃客,李祜的话弦外之音,成去非已全然领略,这才明白为何祖皇帝晚年的土断收效甚微,症结便在于此了,自祖皇帝后,历经两朝,再无土断之计,如今江左土地兼并之祸早已伤及军国大政。
一朝之积弊,犹如野草,向来都是疯长,拼力革除,尚且不尽,稍有懈怠,满目尽是。静斋曾言,土断之计,不过犹薪柴之火,能添则添,火堆自然会再度熊熊燃烧,可一旦火种彻底熄灭,添再多的柴,也无事于补,就看他成去非从各处着眼,能为社稷准备多少薪柴了。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方可富国安家,这正是下官的切身体会。”李祜忽轻叹,这个道理尚书令难道不懂?只是知与行,隔着的是人心,他不能再往深里说,尚书令虽一心求变,可其根基到底是立在乌衣巷上头,想到这,李祜便忧心忡忡望了成去非一眼:
乌衣巷大公子,终究同故去太傅是不同的。
一直到尚书台办公事了,成去非回了乌衣巷,才遣赵器去顾府找阿灰。
那边顾曙也是刚回到家中,见赵器后脚就到,一阵纳罕,倘有事为何方才在尚书台未曾提及呢?虽这么想,顾曙一点也不耽误,官服未除便同赵器去了。
“大公子。”顾曙谦谦一笑,行了礼,看成去非示意,便坐了下来。
成去非搁笔直言:“去年洪涝赈灾一事,虽说是由你家大人全权主持,可下头具体事宜都是你操办,我听言拿粮换了地,可有此事?”
“大公子是听何人所言?”顾曙仍挂着笑,镇定得很,“确有换田的人家,不过皆出于自愿,大公子岂会不知这其中原委。”
这一句倒和李祜所言贴合到一处了。
阿灰好一个气定从容,气氛沉寂下来,成去非低首写了一行什么,复又抬眼问他:“我朝一品官员家里可占地多少?普通百姓又能占地多少?”
顾曙眼波起了涟漪,收了笑:“官员是五十顷,大约合成五千多亩,而百姓则是七十亩。虽说朝廷的规矩如此,可江左地促,实际占不了这些数目。”
江左地促,是实情,可山山水水本是国之所有,世家们封山占水,与民争利,却是不争的事实。
“一品二品大员又可荫庇多少户僮客?”
“五十户。”
“我多问一句,你府上现在有多少亩地?又有多少荫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