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心象(4 / 4)
陶嬷嬷道:“这就跟咱们要好的人家,看谁家的小娃儿生得好惹人疼,便忍不住要多关照点一样。自家得了什么有趣的玩意儿,也总想起来要送些过去。大太太养了大姑娘这样出息的女儿,只是四姑娘性子强了些,有些不服管,再看看姑娘你,看着就那么知事省心,这长辈的心可不就热起来了!”
傅清溪听着只笑,陶嬷嬷却又叹道:“这一个人一个人的性子。大太太这话,要是换个人说了听着,就跟不怀好意似的,叫人不用回回用功去比试,不是叫人多心?尤其那里还有三姑娘、四姑娘呢。可是这话儿到大太太这里,那真是实打实地疼姑娘才会说出这样话来。姑娘只看大太太对四姑娘就知道了,大太太疼人原是这个路数的。舍不得叫娃儿吃苦……”
傅清溪听了这话笑倒,忽然又心里一亮似的。
晚间躺在床上细想,这一样的话,有的人说出来就是别有用心,有的人说出来就是真心疼爱。明明话都是一样的话,却是因为底下的心象不同,就生出偏差来了。可这别有用心的人说的话,未必就真能害到那个受这份用心的人,而这个真心疼爱的人的所作所为,也未必对彼此真有好处。那就要看“受者”的心象又是如何的了。
照着今日陆吾书院的老先生所言,这世上的“无限”本是如如于此的,只是各人各有一个“有限”,就读出千差万别的事儿来了。今日答那题,若是自己寻常做米契时候,有相类的信息环节,恐怕出错的几率就极小。可因在文里,替那个主人公着急,心不由自主地偏了,一厢情愿地愿意“赚”,急着“赚”,明明有些摇摆的信息,也不自觉地朝着“有利”的方向去解释,细想来却是因为自己想要被骗而顺水推舟地骗起了自己。
这不过是一本书里一时的情绪所致,而自己这日常中,有个比书中的人物重要地多的“自己”,还不晓得犯过多少这样“不由自主”和“一厢情愿”的事儿呢。这为学之道,转到后来,恐怕是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的。
她却不知道,真是多亏了她那个叫人害怕的四哥,只在临答前的那一刻清明,就给她换了多大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