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席卷(1 / 5)
就在董家的制衣坊试完货,定了版, 准备正式开工的时候, 朝廷又出了件新鲜事儿。
玉书台有几位大人联名为南省几位父母官求请朝廷嘉奖。言道本次南省诸州县先旱后涝, 连逢天灾,却能于绝处自救,在洪水退去后迅速带领当地百姓清淤还田, 赶播赶种,争取秋收;且在灾时尽力赈济灾民,层层把关,确保无所遗漏, 才有南省今年虽逢连灾却无流民外逃的安定云云。
街头巷尾还在议论将获嘉奖的官员们的各样政绩和师出同门的奇缘之时, 那米契市场吃了文书中“争取秋收”的几个字,在高位徘徊许久的米契价格走势忽然有些犹豫起来。
等到那请奖的文书通过了玉书台的初审,米契的价格也开始缓慢回落。
董九枢又匆匆跑来找傅清溪,若傅清溪此时买入米契平仓,已经略有小赚了,只是连着几日, 傅清溪默不作声,连一单试水的都没有, 董九枢吃不准她的打算, 才跑来一探究竟。
傅清溪只道:“与我所推算情形有异, 还不是时候。”
到底几位南省官员该获得何等嘉奖,各自仕途又将起如何变幻,这可关系着往后“进台入阁”的大局。向来自认为对政局了若指掌的京城百姓们, 纷纷对此投诸了极大的热情和关心,并在三五聚首的“会谈”中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那玉书台也不晓得怎么想的,偏是看着人着急却不给句整话,那过了初审的请奖文书之后就没了消息,反倒在夏末秋初时候另派了特使前往南省诸产粮区勘察,莫非这朝廷也犹豫着不知该如何分配这抗灾救民的大功,才不得不让人去实地考察一番以便据实论功行赏?
又过半月有余,忽然又有玉书台的大人上书长老院和国君,附详细佐证,告玉书台官员与南省诸大员勾结,虚报灾情,骗取朝廷赈济在先;编造救灾及灾建事例,伪作政绩在后。实欲借南省天灾之便,一举敛财兼谋官声,为多方联手所进行的利益抵押交换大设天局,意欲瞒天过海……
公告一出,举世哗然。因其所附证明极为翔实,内廷与长老院合发诏令,令彻查此事。
米契市场价格应声而落,一泻千里。
事情渐查渐深,南省高官大员几乎全部涉足此事,“玄赤金青蓝”中的“金”,长期掌控新作良种的石家也有子弟族人牵涉其中。眼见着风雨欲来,且不知此风暴后又将是何样天地,更有在近风处意欲把握时机,趁机上位的各家各人,一时变数连连,让人越发瞧不清前路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