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等(2 / 5)
几天讨论之后,郭大贵是带着爽朗大笑离开公子亭的。而这个原本鸡肋的庄子,在周朦胧心里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郭大贵几乎就是住在白蒲庄子里了。他回去的路上切了几斤烧鹅,二两嘎嘣脆花生米,配点儿熟菜,拎了两瓶烧心的烈酒,到了白庄头家,两人一张桌子对面一坐,喝酒说话到后半夜。
第二天,白庄头打头,郭大贵憨憨笑着跟在后面,叫了两个年轻小伙儿去喊人,各家农户最少来一个,到庄子后头晒谷场上说事儿。家家户户闲着的老老小小都来了,之前白庄头找人去挖地窖时,那些没去的,都是瞧见了的,说给多少文都是每天结算的,看着眼红的人可不老少了。
第三天,庄子上就轰轰烈烈的干开了。干的第一样,倒是不难。郭大贵大清早上山,砍了棵手臂粗的杉树下来,往晒谷场中间一插。指着树干对着来干活儿的农户们说道,“就这么粗细的,不能比这个细,比这个细了不算钱的。比这个粗,钱也还是一样算,五文钱一根木头,不管男女老少谁拿来,只认木头结算。另外,进林子里,除了砍这样的木头,其他大树小树有乱砍乱伐的,被发现了,以后就不要到我这儿来干活儿赚钱了,谁举报一个,奖励五十文钱。”
这腊月底,说忙着办年货,那也是有点钱的人家,这些农户们,家里都穷的叮咚响,腊月都是猫在家里穷清闲,这胳膊粗的树,老爷们儿小媳妇,但凡愿意上山动弹的,谁赚不来这五文钱的,再说了,家里七八岁的野小子平时爬树掏鸟窝还少了,四五岁的小孩子一个人干不来,几个一起一天也能砍个两三棵的。
第一天下来,太阳下山,郭大贵到晒谷场收木头,交上来的个个粗细都很匀称。这可都事先说过了的,细了不算钱,粗了?粗了砍下来不是费事儿么。郭大贵带着两个小厮,一个点数儿一个数钱,现兑现的,这头一天,手脚快的,家里人口多的,一家能赚个七八十文,少的也有三十文以上,个个捧着钱串子笑得都是见牙不见眼的。
如此收了五天,木头堆着的数目才算是差不多了。这些木料收集起来,白庄头指了十来个平时老实勤快的小丫头,每天在晒谷场这儿照看着把木料晒干。
接下来的活儿就是男人能干的了。沿着山林一圈儿,郭大贵和白庄头叫了几个年轻小伙子丈量,先挖了个样子给大伙儿看看。郭大贵是猎户出身,平时跟农户打交道多,知道说的多,不如做给了大家看看简单明了。这沿着山林,得挖一圈儿深沟,宽五米深四米,年轻力壮的大老爷们儿来挖,这可是实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