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1 皇帝的行头(2 / 4)
。
传说最先使用甪端的是成吉思汗,当年他远征天竺阿三时候,就是因为在恒河边上遇见了甪端才停止征伐班师回朝。
现在在太和殿宝座左边看到的甪端则是铜胎掐丝珐琅做的。那是乾隆时候后配的。
在乾隆之前,包括康熙跟雍正都是用的是明代时候的掐丝铜甪端。
掐丝珐琅在明代中后期就已经发展出来,尤其是景泰皇帝年间尤为吃香。
宝岛一分院还藏有一个明万历的掐丝珐琅的甪端多用香炉。不但可以镇宅还能做储存器,更可以当香炉使用。
跟着剩下的那一对放在宝座前面的宝象、放置在龙案前边的一对铜仙鹤,以及放置在铜仙鹤旁边的四个香炉和一对香筒一一取了上来。
这些皇帝宝座的标配是明代时期的淘汰品。满清皇帝们倒也没把他们销毁了重铸,也算是了留了一份功德与念想。
这可是真正的好东西。就连袁世凯在当年都不敢对这些珍宝动歪心思。
民国初年各个大总统走马观花换了一大帮子,愣是没人敢把这些给据为己有。
这些物件儿,身上带着气运。一般人,拿不动!
只可惜,连总统们都不敢觊觎的重宝被后代人不争气的伤得不轻。
一对甪端碎了一只,一对铜仙鹤折了两只。
一只断了脑袋,另外一只成了瘸子。
四个香炉倒是完好无损,但出烟孔瘪成了饼子,修复起来很要费一番功夫。
一对香筒更是坑坑洼洼不成样。
倒是那对宝象因为埋在最下面保存最完整,但在宝岛省这样的土质下埋了几十年,周身也锈蚀得完全没法看。
这一套皇帝装逼标配是明代中后期的玩意。这些瑞兽和装备被认为是镇压了一个王朝气运之物,一般摆在那里就不会随意更换和移动。
现在游客们在太和殿栏杆外面看到的那些配置都是满清皇帝用的。
太和殿作为金銮殿在神州老百姓的心目中拥有无可替代的位置。
就连当年鬼子宣布投降之后,华北战区鬼子的受降仪式也选择在太和殿外边的广场上举行。
当时观礼的人数高达十余万众,堪称万人空巷。
眼前这一堆满是淤泥的珍宝在很多的亿万富豪们的心底,其价值远远超过了那十二个生肖水龙头,更是最顶级的风水大法器。
这种稀罕玩意,那都是能传家,传世世代代的。
圆明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