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6 / 7)
村里本来就消息闭塞, 大家也没什么娱乐,因而现在众人茶余饭后闲聊之时,说的都是他们家的两个读书郎。
虽然说及顾云浩成材有出息这类的话要多些,但村里人都认为顾云涛也很有希望考过县试。
毕竟人家是两兄弟,都是一根藤上结的瓜, 没道理差距太大吧。
“也不晓得顾家给孩子吃了什么哟,一个个都那么会念书……”
“顾家老大跟老二当年念书时跟我一起的, 也没见他们读书多能耐啊。”
“就是, 那时候他们还是经常被先生罚呢, 我都比他们强些,结果人家儿子都这么争气,而我家那俩小子……”
“莫不是有什么关窍?”
……
看着他们家两个孙子都前程好似不错,村里人羡慕之余,就开始探究原因。
甚至于还有人,将顾长荣跟顾长光两兄弟念书时候的黑历史挖了一通。
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他们家有培养孩子成才的秘诀。
为着这事,大家见着顾明良,闲聊奉承之余,都会习惯性的问一问教导孩子成才的法子。
每当这个时候,顾明良最是得意满足。
虽然自顾云浩跟顾云涛念书以来,他每每见到两人都会说要他们好生念书,但实际也大多都是似懂非懂,不过只拿着“好生念书”、“考中秀才”这几句话反复说罢了。
“这孩子啊,从小就得严管着……”
在众人的奉承之下,顾明良俨然已经转变成村里的教学明星,也会在众人的追问之下说几句。
即便说的都是些耳熟能详的话,但大家都还是听的津津有味。
耐不住人家孙子有出息,家里孩子成材率高啊。
至于儿子念书不成这件事……
自然是被下意识的忽略过去了。
在这种环境之下,顾明良是越来越看重两个孙子,每每顾云涛或是顾云浩回来,他也很是愿意跟孙子一路在村里走动。
因而,一听闻顾云浩要去拜望顾明琮,顾明良自然当仁不让的要跟着一起前去。
爷孙两人提着鱼肉礼物,一路到了顾明琮家里。
顾明琮的小孙子顾云凡今年刚巧十岁,此刻正立在院子里背书。
“五爷爷来了,快坐,云浩哥坐。”
见着二人前来,顾云凡眼前一亮,立即放下手中的书,让二人坐下,又向着里屋喊:“爷爷,五爷爷跟云浩哥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