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 章(4 / 7)
么多,还不如好生用心写好文章才是正理。只要文章好,还怕没有机会出头么?”听闻江清华的话,顾云浩却是摇了摇头,叹道。
他还是觉得在科考场上,文章才是最重要的。
即便是殿试亦是如此。
要知道殿试前十名的优秀文章,那都会被呈送到皇帝面前的,而其本人也会被宣召觐见。
因而,只要文章写得足够好,自然有的是机会露脸。
第109章:士子闹事
金榜放榜那天, 顾云浩跟季航亦是前去看进士游街了的。
虽然他们没有考完这次的会试, 但江清华考中了,他们也还是很高兴的。
赵妍为表哥欢喜,自然也是跟着一起去了茶楼上看热闹。
殿试之时, 江清华考的不错,从会试的第五十八名又进了数名,取中了第二十七名进士。
而李文旭,则是从第三名掉了一位, 成为今科新出炉的传胪。
江清华一朝高中,自然是件大喜事, 放榜之后, 众人好生的聚了一聚。
“师兄,你今次高中之后, 可是要准备参加翰林院的馆选?”
顾云浩与江清华说起今后的打算。
闻言, 江清华亦是点了点头,笑道:“这是自然, 虽是我也想去地方历练历练,为一方百姓做些事, 但也并非急在这一时, 故此还是想等待馆选之后再说, 若能入翰林院, 自然是更好了。”
顾云浩自然也是赞同他此言的。
毕竟非进士不入翰林, 非翰林不入内阁。
本朝设内阁这么多年, 不仅各位阁老大多都是曾出自翰林院, 就是内阁的其他官员,也多为曾在翰林院观政。
特别是到了近几年,内阁的几位阁老皆是翰林院出身。
在众人的追捧之下,翰林院的观政进士甚至有‘储相’的名头。
当然,馆选除了翰林院参与之外,六部也会从中选拔人才。
这些新科进士们从本心来说,都还是想留在京中为官,即便不能为翰林院庶常,成为六部的观政进士,亦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只是这馆选只是从一甲跟二甲进士中选拔,三甲的同进士是没有机会的。
此次春闱,共录二甲进士一百人,三甲同进士两百人。
因此馆选的竞争压力要小上很多,以江清华才学见识,自然是极有机会能留馆观政的。
“师兄所言不错,只是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