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 章(5 / 6)
主持新政, 一心只为能通过新政强国富民,但后面因着杜允文跟陶明哲联合勋贵守旧派向元化帝施压,最后令元化帝不得不取消新政, 甚至处置了季氏三族。
身为一个帝王,又如何能容得下这样曾经逼迫于他的臣子?
而孙惟德虽然没有什么性命之忧, 但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
要知道孙惟德在提任右相之前, 那可是吏部尚书。
吏部自来都是最受官员们欢迎和奉承的。
孙惟德主政吏部十多年, 不仅是提拔了不少门生故吏,更是广结人脉,朝中一半以上的官员,都颇为敬重这位右相大人。
虽然孙惟德并未掺合进八年前的那场政治风波,但也正是因着如此,元化帝更是难以估量其在朝中的权势。
而且, 孙惟德又一向善谋人心, 行事密不可破。
这样的人,又怎么能让元化帝不忌惮呢。
要知道,即便是皇太子萧云珏再聪慧,但总归还只是个几岁的孩子。
元化帝必然不会为自己的儿子留下这么一个心腹大患在朝中。
顾云浩心思一转, 便猜到了元化帝的心思, 遂当下便直接将师祖私下与他说的话, 禀奏了元化帝,言及孙惟德却有告老之心,借以打消元化帝对师祖的忌惮。
毕竟如今萧穆言大权在握,若是他眼看着时日无多,为了替太子清路,直接一举处置了内阁的三位宰相,将师祖与杜允文、陶明哲两人一起发落了,也是很有可能的。
与其让元化帝忌惮,欲除之而后快,不如先行表露告老之心,而后渐渐淡出朝堂,不仅能在在这个时候保全自身,更能为自己留下一个不贪恋权势的好名声。
思量到这一层,顾云浩更是暗暗佩服孙惟德。
师祖果然不愧是稳坐相位多年。
约摸也是自之前与他一起料想到元化帝身子不好,孙惟德就开始在琢磨此事了吧。
否则,也不会那么突然让他帮着照看孙海帆,甚至还那样隆重的举办了一场拜师礼。
原来,师祖不仅是想要将孙海帆交托给他,更是想借着此事,向元化帝暗示他已有了告老之心。
“既是如此,景源,朕便许你以丞相之位。”
想了想,元化帝却是直言道:“待而今三相离任之后,不论乃是朕还在位,抑或是珏儿登基,都自此废除内阁三相之制,仅设一丞相统御全朝,你顾景源,今后我华朝第一个丞相!”
顾云浩万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