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宦海 > 第 133 章

第 133 章(6 / 6)

圣意之后,直接判了杜允文三族同罪,十四岁以下全数问斩,十四岁以上流放之刑。

而陶明哲亦是同其罪,判了陶家满门抄斩,三族流放之刑。

杨海生自然也是落不到好下场。

就这样,曾经权倾朝野的左相杜允文倒台了。

随着杜允文跟陶明哲的倒台,一时间,朝中出现了孙惟德一人独大的局面。

但这样的局面没有持续多久。

十月底,年过七旬的右相孙惟德,向元化帝递上奏本,请求元化帝顾念其年迈,准其告老还乡。

当然,这个请辞奏折,元化帝是没有批准的。

不过孙惟德并不是蠢笨之人,知晓元化帝如此只是故作姿态,故而在元化帝驳回其请辞之后,复又上折请辞,当然,这个第二次的请辞,还是被元化帝驳回了。

其实这算是元化帝在给他体面。

毕竟孙惟德当政数年,在杜允文跟陶明哲二人倒台后,就这样急急告老还乡,少不得有些人会揣度其中之意,认为孙惟德已失圣心,这样急急告老,不过是为了避祸。

但如今元化帝再三挽留,也算是全了孙惟德这个当朝右相的体面,告知全天下,即便是孙惟德年迈,依旧还是他萧穆言所看重的臣子。

就这样,元化帝跟孙惟德在这般请辞和挽留之中来回了三次,直到孙惟德第四次上折请辞,元化帝方才准其归乡荣养,并亲赐黄金一万两,绢帛一千匹。

自此以后,内阁再无宰相,仅仅只剩下六部尚书这六位阁臣。

其中,虽然顾云浩资历最浅,但其主持新政,这一年来,又得孙惟德栽培,逐渐掌握了右相一党的权势,加上还颇受元化帝看重,故而,其余几位阁臣也颇为给其面子,甚至渐渐出现以顾云浩为首的局面。

十一月中旬,元化帝又下了一道圣旨,直接废除内阁三相之制,专设丞相一职,为超一品官阶,统管内阁及朝中诸事。

在内阁原有的票拟之权上,丞相更有呈批之权。即全国奏本由内阁票拟之后,却是直接呈交丞相,由丞相代天子行批阅,最后再挑选重要奏本呈交皇帝御批,至于那些丞相认为不重要的,便会直接发往六部行事。

这可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

自华朝建朝之后,为了遏制相权,专门将相权一分为三,设立三个宰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