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黑风先生9(2 / 4)
尽头,无关风月爱情,无关世事长短,就那么一男一女,说说笑笑的走夜路,扮各种鬼脸,讲各种故事。只有秋风朗月,蟋蟀虫鸣……
路上柳向晚兴奋的告诉我,她的祖上就是从一头怪兽手里,用押宝的方式,获得了一张分江采鳞图,找程天瑞鉴别出了那张图,致使挑河采江底的蒋宏山三车银冬瓜豪买采鳞图,从此她的祖上陡然而富,后来迁居京城,改革开放后在老家原籍投资了许多产业,柳向晚也跟着经常回老家,最终选择在老家上大学。这就是柳西岩与醉山魈押宝的来历。
可路终归是有尽头的,一个小时后我们走到了兰山峪村碑东侧那片乱石丛生的空旷之地,柳向晚依旧兴奋的和我说着话,夜晚万籁俱寂,一点声音都能传的很远。我告诉柳向晚,你要像偷花生的贼一样,悄无生息的靠近,这样才行,不能大声说话。
柳向晚夸张的猫着腰,用丝巾缠住自己的脸,模仿着她脑海里偷花生贼的样子,蹑手蹑脚的往前走,我乐得前仰后合,只是不敢出大声。
丝巾也遮掩不住柳向晚的笑容,一边学一边回头看看我,那种调皮与灵动,是白天看不到的,别人眼中的乖乖女,其实内心深处是头好奇又胆小的小鹿。
我带领柳向晚走到吞吐兽藏身的大石头跟前,小声对她说:就是这了。
她竟然很夸张的假装严肃起来,那种滑稽的郑重其事,让人忍俊不禁。
我从时迁百宝囊里,掏出一支迷迷钻,这种东西,是旧时江湖上,专门用来撬门揭瓦的,任你是胳膊粗的锁,这种东西上好弓弦,一会就能钻开。因为这种乱石岗子里的石头,别看表面只有一小块,怕是底下有根。
天下石型有七十二,上古有书叫作《石经》,相传是伯益所作,这位伯益可不是伯夷叔齐里的那个伯夷,这位伯益跟从大禹治水,遍游天下,觉各处山河有异,即刀笔记录,治水完成后,著有一部奇书,相当著名,就是《山海经》。世人皆知山海经,罕有知《石经》者,只因这石经后来遗失不可考究,只有虫书中断断续续的引用了石经中的几句话,这才让后世人知道,还有此残篇存世。石经中云,凡石中有根者,其于咸海之崖,亦无盐碱渍,无根之石虽处清泉之侧,亦可生盐碱渍,有根之石青幽,无根之石白怆,以其不通水脉之故也。
我和黄金童来时,就知道吞吐兽藏身的那块石头,是有根之石,因为秋风爽送的时节,午后时分,那石头摸起来依旧潮湿光滑,温润沉厚,说明这是块有根之石,石间有缝,说明石头腹中有个石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