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联合发展(2 / 3)
限制条件,因此家禽家畜的养殖规模得到不断的扩大。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鸡和兔子慢慢地转移到山上放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饲料的投入。
鸭子,则是送到相对安全的沼泽地放养,不但节约了成本,而且也不会像先前那样将河道、水渠污染了。
作为一个优秀的红色商人,胡宗玉是个闲不住又有野心的,他又得到了公社领导乃至于市领导的支持,准备乘风破浪,大展宏图。
胡宗玉琢磨数日,来到养殖场待了半天,终于确定了他接下来要发展的项目他将目光从鸭子转移到了养殖场里嗷嗷叫的猪身上。
众所周知,单卖新鲜猪肉赚的钱有限,要是将新鲜的猪肉经过深加工,猪肉的价值远远超过卖新鲜猪肉好几倍。
这么简单的道理,大家伙都懂,但猪不是那么好养的。
受社会经济条件的约束,以及猪饲料等条件的影响,这时候养的猪育肥所需要的时间比后世多。
这时候养猪,主要是喂天然饲料,最早也得养八个月以上,多数时候是养十个月。
不像后世是全封闭饲养,喂的是现成的发酵的综合饲料,一般上要养到出栏,只需要五到六个月。
养殖场里的种猪质量好,很少会生病,养猪所需要的技术,负责喂养家禽家畜的李香香等人,通过不断地总结,摸索出一些经验。
在胡宗玉的眼里,单单在养殖场里养猪是不能满足他的目标,他又将目光从养殖场扩大到了向阳村以及附近几个村庄所共有的山林上。
与此同时,随着向阳村各个发展项目的增加,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胡宗玉决定联合向阳村附近的几个村庄,团结起来一起搞经济建设,一同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经过走访和讨论,胡宗玉提出了在山林里放养黑山猪的想法,全程放养的话黑猪要养到出栏需要一年的时间。
放养黑山猪需要的时间是多了好几个月,但是全程放养所需投入的成本,只饲料这一块就能省下不少钱,比养殖场养的猪要少很多。
家信里,盛爱国提到了几年前的一桩往事,说的是六零年盛利从死人谷带回来的黑山猪猪崽。
当然,六年过去了,那只黑山猪的猪崽自然是早就长大。
它是盛家的大功臣,这头母猪每年都能产两次崽,平均每胎都能生八九只小猪崽。
这头母猪出产的猪崽成活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百,养殖场里的猪种基本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