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工作(3 / 5)
址城军区是有自己的小学的,军区扩建之后,随军的家属多了,军区也扩建修整学校让它变为小学初中一体的军区学校。
这座学校是归军区管,给的福利比外面乡村小镇老师好多了,当然对老师的要求也变高了,不像原先部队那样只要有个初中文凭就能进去教学生,教小学的门槛和初中门槛首先是文凭,小学老师需要初中文凭,初中老师需要高中及以上(中专、大专、大学)文凭。再者考试,考试分数高的择优录取。
至于成分问题?那军人结婚都是要向上打报告的,都是政审通过之后才给批准的,所以成分问题就不列入考虑。
而万一出现文凭一样分数一样而职位又不够的情况,那就看谁更有需要(谁家情况更不好),毕竟大家都是军嫂都是来随军,都一视同仁的嘛,在这事上不论家属男人职位级别。
然后江舒瑶在问清了当初中部老师上完自己的课可以不用继续留下来之后便去报名考试了,毕竟她还有萍萍安安两小只要照看,初中负责单科,不做班主任,上完就可以回去,时间会比其他岗位要多。
她报的是数学,因为原身在大学就是经济系的,不过后来转念一想国人的数学好像一向不错初中数学难度又不大,职位不够的话让她让出来怎么办,毕竟她家郝援朝是师长比起大部分人经济都不算拮据,而且这个年代好像很推崇干部身先士卒为集体贡献牺牲精神?
于是为了保险起见江舒瑶又多报了一科英语。
五十年代前半期,英语被认为是“帝国主义的语言”,华国人学的第一外语是俄语,中小学的课程也是只有俄语没有英语,高等院校里英语是划分为小语种行列。但是1956年起便有了变化,这一年英语取代了俄语的地位,开始了英语教学在华国的发展。1957年,部分地区初中设置了英语课。注释
而部队本来就是对时局很敏感的地方,虽然英语课程还没全国普及,但是很明显日后用到英语的地方不会少,部队学校的学生都是他们这些军人的子女,自然要紧跟时势潮流,俄语要学,英语也要学,多学点没事,指不准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于是部队中学便多了英语课程。
六十年代会英语的还比较少,原身也是在大学时候选过英语这门课程,江舒瑶也不怕露馅,大胆地报了这一科,双层保险,胜率总是很高的。
而最后结果也如她所料,就刚刚去买菜散步时候遇到了负责招生工作的李主任,她就笑呵呵地恭喜江舒瑶被录用了,这结果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