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扈三娘51(1 / 4)
扈三娘把东京汴梁要注意的事项, 尤其是无忧洞等阴暗之处指点给武松等人后,让他们自己去东京闲逛,顺便把那几匹骡子寄养去车马店。
武松守在扈三娘的门外不肯走。
“武二郎,你怎么不与他们一起去逛逛?”
“大公子的身边得留一个人听命。”
扈三娘只好随武松守在门外了,自己端坐在正堂的长榻上练功。快将近子时, 那几个近卫高高兴兴地说笑着回来, 武松给几个人安排好了值夜顺序, 才放心回去休息。
童贯带着大军差不多是日夜兼程地往回赶,奈何催促的再紧,十来万的京营军卒仍是按着习惯的惫懒, 走起来也用了七八天才接近了京师。童贯顾不得拖延的大军,命令将官把军卒径直带回去原来营地,自己带着亲卫打马进京。他顾不得进京后时辰已晚,匆匆进宫求见道君皇帝。
道君皇帝赵佶正与郓王赵楷在书房谈论书画, 摆在他面前长案上的是草书的千字文, 字体俨然是他最近琢磨得趋于大成的新字体。他端详自己才写成的得意佳作, 越看越开心,只觉得这幅字称心如意、也让他踌躇满志。
“父皇的字越发高贵优雅、飘逸洒脱, 单凭这字体,已然可在史册与书圣齐名。”
赵佶得意,捻须露出会心的笑容。
“若能如此, 也不废朕几十年的苦心了。”
郓王赵楷出生于道君皇帝登基改元的建中靖国元年,是唯一得道君皇帝心意的皇子。其他诸皇子加起来也不如他一人。即便算上早已经立为太子的元嫡长子,也是这样的结果。
赵楷的生母是颇得道君皇帝宠爱的王贵妃, 他名为第三子,但因道君皇帝的次子早夭,他实际是道君皇帝的第二子。他简在帝心,也不是仅仅因为生母王贵妃的缘故,更多的还因为他自小就聪慧得远超太子和其他兄弟,在诗词歌赋上很早就能与道君皇帝应答、以至酬唱。及年岁渐长,他在绘画方面尤其是工笔花鸟,竟然可与道君皇帝探讨、切磋。
更令他的支持者信赖、推崇他的是几年前,他隐姓埋名参加科举考试,竟一路披靡,进入了殿试。并在殿试中发挥的更是出色,夺得了头名状元。
虽然道君皇帝在高兴之余,最后还是把第二名提做了状元。但他多年以来,与道君皇帝已经不仅仅是兴趣相投、爱好一致的父子、知己,道君皇帝这几年来对他的器重、重用等等,无处不在昭示他在太子之上。
太子从小到大、从里到外都比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