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640、扈三娘76(3 / 4)
手计划,先在太学已经学习很久的官员、还有前宋留下来的所有没有实职的官员里,进行了几次考试,择取到部分符合要求的合格者,先期分派去六部上岗。
然后在接着到来的会试里,她把九天的会试改成了三天,隔一天一考,不需在考舍留宿,全部是明堂考试,也取消了搜身。几百人一个大考场,各部的尚书和侍郎、郎中被分派去各个考场监察,查到违纪者剥夺举人功名、春闱考试期间在考场前枷号。当然了,以后再也不会其参加科举考试的。
更大的变化是扈三娘行使了帝王的□□权利,砍去了诗词歌赋这些历年春闱都要考的科目,并将会试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天的考试报考部门不同,考试内容也不同。报考户部、工部的偏重算学的测试,报考刑部的偏重刑律和案例的测试,报考礼部的偏重历朝历代的礼法测试,报考兵部的偏重兵法和各地气候、地形的测试。
全都是实用性很强的考试。
隔了一天的第二次考试,用的是宰相和六部尚书出的综合题目,每部门出五十题。这张大综合卷,六部的事务都有涉及,全是填空和选择题。而且这一份综合卷是有标准答案的。很多人就是跌倒在这一份综合卷纸前。
最后一天的考试就是一道大策论、二道小策论题。
大策论就很坑,考的是女户对宗法、经济、社会治安等的影响。这个大家都还能理解。而后来的那二道小策论则分别是女性官员在产褥期的工作安排建议,另一个则是如何判定工作场合的异性调戏及应予何样处罚才能杜绝该行为。
这样的考试题目就怨不得男性应试的举人折戟沉沙了。与他们有同感的是考武进士的人,他们不仅要先答偏重兵法的考题,也要做那一份大综合卷,然后再去五军都督府参加术科考试。
这样选拔人才的考试,李纲为此在小朝会提出疑问。
“陛下,这样的进士,以后就难以在六部轮转了啊。”
“朕目前需要的是解决六部急需做事的人手问题。至于六部官员流转,那是为宰执、尚书而做的预备人才贮备,前宋还留有近万名的进士呢。”
提及前宋留下的进士,能来参加小朝会的人,都无话可说了。
那些候缺的进士,十三经熟读熟背,做诗词歌赋差不多是信手拈来,可是六部需要的是做实事的人。这些人和各部考核不合格的官员一起到太学学习,唉!提起他们李纲就犯愁,这些人怎么就不开窍呢。
难道还不明白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