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木匠皇帝14(2 / 4)
了好事的朱由校今日过的可就不轻松了。
先是兵部尚书崔静荣带着兵部侍郎王再晋、给事中杨涟,一起过来乾清宫的内书房,向新君呈送兵部上上下下全体人员,耗费了两天心血整理的辽东战况分析。
当然了还有兵部尚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对抗建奴的战略。
朱由校看得非常认真,一页一页慢慢地翻看着。而在场知道他不认字的人,都替新君捏了一把汗。
看得这么仔细,一会儿再说自己不认字,可怎么好意思?
朱由校看了一遍以后赞道:“崔卿,你们兵部这两日辛苦了。王安你派人把英国公等人请来,一起讨论对辽东的战略。”
崔景荣阻止道:“陛下,战略属于兵部的军政,不必知会带军的将军。”
朱由校吃惊地瞪大眼睛,“你的意思是说带军的将军是没有脑子的?不用思考,只用听兵部的指令就可以了?”
兵部的人还真就是这么想那些武夫的。但是不能像天子这么直白地说出来啊!
王安见皇帝没有要收回口谕的征象,立即溜出了内书房,派宦官赶紧去请英国公。
朱由校不愠不火慢慢说道:“战略制定以兵部为主的想法不错,但你们谁是身经百战的军中出身?现在说的头头是道,也都是根据辽东报上来的情报整理的。这落到实处的时候,非常可能是纸上谈兵。王安,你再让人去请户部、工部的尚书一起过来,不论是防御还是进攻,都涉及到粮草、军械等的供给。要是哪部分配合不到位,最后输的可能性远超过打赢的可能。”
皇帝的话让兵部的人羞恼,可是说他们不是身经百战、是纸上谈兵也没说错。他们都是科举上来的,兵书战策读了不少,但是有赵括在前,这时候越是强调自己军事理论,越是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坑里。
户部尚书正在衙门里与同僚讨论新的俸禄可实行方案,可是算来算去的,大明每年的收入就那么多,怎么也办法给大家加薪。而昨日从吏部传过来的表格,让这些科举上来的人,家家都有献田和投靠的进士们,捏着那表格就不敢往上填数字。
填写假的上去吗?不敢。投靠的民户以前有户籍、献田也有地契在衙门登记。如实填写的话,做官以后与中秀才前比较,自家的土地前后变化太大,那数字会显得自己的吃相也太难看了。
谁都在愁表格怎么填写,完全没了前一日听说新君要给大家增加俸禄的欢欣。
英国公在城外军营里。定国公徐希、成国公朱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