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木匠皇帝41(3 / 5)
劾熊廷弼,一幅非要拉熊廷弼下马不可的架势,原来是索贿不成恼羞成怒了。
左光斗叹息:“这样的小人,居然是御史出身。”
杨涟则道:“他还补到科道为给事中了。”脸上表情、言中之意皆是深以与其为同僚而羞耻。
熊廷弼满意二人的态度,大手一挥,满不在乎地说:“神宗时候,弹劾老夫之人还少了吗?要不是小人作祟,老夫也不至于回乡七年。”
转瞬他又低了声气,“这七年啊,辽东最后添上了六七万好儿郎的性命。还有上百万的军饷开支。”
那禁军百户在边上插嘴,“要是经略大人一直是辽东巡按,建奴未必有壮大的机会。这辽东到底还是要靠经略大人的。”
熊廷弼盯着杨涟和左光斗,“只要新君信我,任何宵小的弹劾老夫都不放在心上。”
杨涟赶紧说:“陛下是明白飞白兄的,所以才派了我二人急急来辽东宣旨颁赏。”
跟随熊廷弼在军营转了半个多时辰,到了午膳的时候。几人就与军卒一样,一手一个木碗排队去打饭。火头兵大概是早习惯了经略大人与军卒一起用膳,笑嘻嘻地问了一句“大人好”,无论是糙米饭还是土豆大白菜,与其他军卒都一样。要说有什么不同,就是经略大人碗里的饭菜略少了一点儿。
“老夫吃不下那么多了。当初在家乡种地的时候,这样两碗饭都填不满五脏庙的。”
杨涟中举前曾经有过一段很困窘的日子,再度吃这样的糙米,也感觉有点难以下咽了。他自嘲道:“未进学的时候,这样一碗我会与詹氏分作两天吃的。”
左光斗虽是耕读传家的门第出身,但还真的没像熊廷弼和杨涟这样挨过什么苦楚。他慢慢咀嚼着糙米,用了比熊廷弼和杨涟更久的时间,才吃完本就少要了一些的饭菜。
搁下饭碗,左光斗对熊廷弼说:“飞白兄,军卒就吃这些可是不长力气的。”
这也是源于他成长的经历。
左光斗兄弟九人,小时候难免就有挑食的。每逢这时候,母亲总是哄着劝着要吃肉才能长的壮实。
熊廷弼叹口气,“我也想每日都给军卒吃肉,把他们养得壮硕些。不少他们的军饷、糙米饭管饱、五日再吃一次肉,已经托赖孟泰的调度、安排有方。等明年秋收的时候,辽东这片土地多些收成,不用朝廷再添补粮食,估计也会恢复到有余力多养些家畜的。”
杨涟作为给事中是知道朝廷历年对辽东的物质供给、调拨,也知道熊廷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