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彼岸繁花[综红楼] > 第863章 木匠皇帝118

第863章 木匠皇帝118(2 / 4)

第二批送补给的队伍,就要等着京师周边的地区送骡马进京了。

这样的马政现状,更让朱由校的心里沉甸甸的了。

仅仅是马政这一块,就凸显了土默川对大明的重要性。东胜卫西控黄河河套,东联大同府,北可拒鞑靼,南可障延、庆。说的详细一点就是东胜卫横跨了黄河两岸,兵力可以辐射黄河北岸的大黑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同时在黄河南岸也兼领了黄河河套的东北部。

其战略位置的重要不言而喻。

可就是这么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如今不属于大明了,连同黄河凸出的帽顶,都归了蒙古人。

现在这地区当主人的蒙古人有十几个部落,大的有三四千人,小的也有千余人。这些部落平时就以牧马为生,靠着马匹与大明交换生活必需品。

其实洪武初年始设东胜卫的时候,卫所的将官就是蒙古人。洪武五年的时候,徐达、李文忠、冯胜三路大军北征失败以后,朱元璋便意识到肃清蒙元残余的不可能性。因为蒙古人可以仗着他们彪悍快捷的骑兵,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占据主动。一旦明军疲惫、或是补给被切断,就会变成蒙古人刀下待宰的羔羊。

于是朱元璋改变了要肃清沙漠里蒙元残余势力的积极态度,在军事上转为保守行事。利用唐时期的残破长城基础,开始修建明长城。

长城的修建,使得东胜卫对土默川一带的控制减弱。更在洪武五年,将东胜卫内迁到大同,放弃了这一片的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

直到洪武二十年,明军渐渐恢复了生气,消灭了盘踞在辽东的蒙古人势力后,趁机复建了东胜卫,原计划在东胜卫修建的前中后左右五卫,实际建成的只有左右两卫。但之后在东胜卫实施了军屯,实际控制了这片富饶的马场。

西边防线上,与东胜卫呼应的就是京师北边的屏障开平卫。

到洪武末年的时候,从西边的陕西行都司向东有宁夏卫、延伸到大同府的东胜卫、宣府以北的开平卫、连接东部大宁都司、辽东都司,在大明的北边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有效的防线。这条线上的各卫所,在对阵蒙古的时候,占据了有利的地形位置。不仅形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形态,具有战略纵深的意义,而且实行军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明战马的不足、西北粮草的缺乏。

之后朱元璋令九子领军镇边,可惜朱棣的一场“靖难”,让他的“塞王守边”、朱家人守朱家江山要塞的打算落空。而朱棣得了江山以后,一来为了加强京师的防卫,二来也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