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会做人,讲义气的高俅(2 / 3)
并且做人的情商也很高,所以高俅很受赵佶待见。后来赵佶做了皇帝,成为了鼎鼎大名的宋徽宗,自然是要提拔一下这个昔日的小兄弟。
但是与水浒传中描写的,高俅几乎是坐火箭般上升成为朝廷大佬之一不同的是,高俅的升迁之路并不简单。
毕竟赵佶刚坐上皇帝不久,能为高俅做的也是有限的。顶多只能把路子铺给高俅,然后剩下的就靠高俅自己努力了。
大怂,划掉,大宋重文,如果能进入文人官僚集团,那么无疑是最好的。但是高俅虽然是苏轼的小秘书,字也写的不错,但是出身太过低微,没有功名。所以想挤入文人官僚集团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高俅自己也知道他走文人的路子是走不通的,光是大宋要求七品县官就要有进士出身这件事情就完全断了他的野望。
于是他在宋徽宗的帮助下,走了武官的路子,被放到边境跟着边帅刘仲武镀金去了。
但是时也命也,高俅在边关的时候,恰好大宋在边境打了少有的胜仗,所以他立刻被赵佶给提拔上位,经过几次升迁,直至做到了殿帅的位子,掌管禁军长达二十年。
因为高俅做殿帅的时候,大宋的禁军已经完全是一个花架子了,所以高俅索性让禁军训练一些花活来讨赵佶的喜欢。
大致效果就是,印度阅兵搞得那么一套,场面漂亮,好看,热闹,让人看得开心,和演杂技差不多。
除了会讨好人,高俅做人也真的没话说。
刘仲武在边境的时候带着他玩,给他分功劳。后来刘仲武打了败仗,被人搞了,高俅立刻站出来给刘仲武说了好话,不仅让刘仲武的仕途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在刘仲武死后,高俅还推荐了刘仲武的儿子刘琦担任大将。
同样的,还有以前让高俅给自己当秘书,并且把高俅推荐给王都太尉王诜的苏轼,高俅也是十分照顾。
众所周知,苏轼和当时宋朝真正的奸臣蔡京不对付。而高俅虽然权势不如蔡京大,但是在蔡京迫害苏轼和苏轼的家人之时,高俅不仅站出来为苏轼伸出了援手,而且在苏轼子弟入都之时,养恤甚勤,当时没有人不在这件事情上说高俅讲义气的。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宋钦宗继位,蔡攸(蔡京长子),童贯等赵佶时候的权臣被全部处死并枭首,高俅却能安稳的自然老死。
讲义气,会讨好人,知道分寸,这种人,虽然被很多人不齿,但的确在哪里都能混的不错。
在了解了真实历史中的高俅和水浒传中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