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真主角徐渭(2 / 4)
了,而是这些知识目前会的人很少,只有一部分私立学校才会雇佣老师进行专门的授课。
而没钱没人脉进入私立学校的学生,即便想要买古文书进行自学,也会发现古文书的种类不仅少,而且市面上的古文书错误很多,根本无法通过看书来完全掌握古文。
这也实际上是明朝末年,革命军站出来起义的时候,为什么南方会一呼百应的原因。
因为明朝政府的这种做法,导致很多平民再无翻身的可能,彻底垄断了底层百姓向上晋升的通道。
不过,徐渭生活的年代,明朝还活的很好,所以徐渭只能接受自己不论多么努力,也无法考上名牌大学的命运。
不过即便念不了名牌大学,当时的徐渭还是可以选择念一些不错的好学校。只不过这些好学校的收费都想当的高昂,徐渭的大哥不愿意为徐渭掏这笔钱。
走投无路的徐渭只好答应做一个地主家的上门女婿,凑够了学费去念书。
不过即便是已经做了上门女婿,命运也没有放过徐渭。
徐渭念完书,刚毕业回家,自己的妻子便病逝了,老丈人认为这是徐渭没有照顾好自己女儿的原因,所以毫不留情的便将徐渭赶出了家门。
徐渭本来想回到自己的大哥家,但是他的大哥因为沉迷炼丹而早早去世,二哥病死在了贵州,而徐家原本的家业也被一些权贵相继占去。
走投无路的徐渭挥笔写下了痛斥当时上议院议长严嵩的两篇文章:《今日歌》和《二马诗》,然后便凭借自己大学生的身份,去军营里当军官去了。
在那个时代,海外三国已经崛起,和明朝在海洋上一直有战争摩擦。
陆地作战,海外三国不如明朝,但是海军一直是明朝的弱项,所以明朝总是败多赢少。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这句话一点儿也没有说错。
早年因为对于军事方面的一些爱好,使得徐渭很快熟悉了军队,并且引起了当时闽浙海军总督胡宗宪的关注,将他招进了参谋部。
进入参谋部的徐渭也在不久之后立了大功,由他制定的作战计划接连取得成功,使得明朝一举扭转了在东海的颓势。
当然,徐渭在军营里不仅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连文学才能也一起让世人知晓。
虽然闽浙海军总督立下了颇大的功劳,但是如果不能让上下议院知道这份功劳的价值,那么闽浙海军所有的努力都白做了。
于是徐渭接连帮助胡宗宪写了几份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