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科举出仕(士) > 第43章

第43章(2 / 6)

也说了、教也教了,可他就跟一块顽石一样,再怎么说教都没能改变他。最后也只能无奈放弃,转而教他如何为人,只求他能安生地生活、不惹麻烦。

黎池在黎海身上也花了不少心思,比他花在亲弟弟黎溏身上的也不会少,看能否让他静下心来学一门谋生的手艺,结果无济于事。

最后黎池想着,可惜了自家是农户而非商户户籍,不然可以让黎海去试试经商,也许他这跳脱机灵的性子正适合。

而黎池,这三年多都在读书、抄书和加强学习之中度过。除春节三天外,其余每天都是雷打不动的约一万字的抄写量,这三年多下来也抄了约一千万字,挣了四十来两银子。

加上之前抄写《史记》和《汉书》挣的,以及每年领的四两廪饩银,他自己就已经存了五十七两多银子了。

再加上这三年来不用交田赋之后,家里能存下来的钱也多些了,又有黎江造纸每年存下的十来两银子,应是足够黎池去省城和京城参加乡试和会试了。

《二十四史》,黎池虽只抄完了前面四分之一,却专门用了段时间将之后的部分也看完了,与《通史》两相对照后,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也更深刻了。

除这之外,在学习上,黎池每天都按部就班地实行着每个阶段拟定的计划,将以前的知识巩固得更加扎实,在知识的深度方面下足了功夫。

除深度之外,黎池也向广度上有所延伸。这主要是得益于京城的‘笔友’赵俭每次来信时,都会顺带给他捎一匣子的书,不拘是直接有益于科举的书,还有杂记、游记、诗集、各地府县志等等。

尤其是那些知名府、县的府县志,记载着当地的历史风俗、地理物产和人物文教等,让黎池虽坐在一村之地,却能了解到其他府县的情况。

当然,在延伸知识的广度上,除开赵俭给他捎来的书外,也少不了四宝店中书籍的功劳。一个书店的存书,即使有许多类似和借鉴意义不大的,除去这些,也还有许多有用和有趣的书值得一看。

黎池每个月去县学顺带交付抄写完毕的书时,都会借上一两本来看。

以前黎池拿样书都是付了押金的,后来徐掌柜看他实在想看又很爱惜书——也可能是见他与他们少东家交好,就说不再收押金、让他直接带回家看,看完后再还回来也就罢了。

如此,黎池每天在完成既定学习计划之后,也读了不少的书、扩宽了知识面。

随着与四宝店即徐掌柜的愈加熟识,黎家与徐家之间已算得上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