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6 / 8)
能走得更顺畅些。
梅翰林出了‘立冬‘为主题的作诗题,林学士出了‘治水‘这一实务题,按例接下来就该由赵俭抛出一个话题了。
不过赵俭估算一下时辰,发现也不早了,于是就没再出题。
之后赵俭又挑了几个他上辈子有印象的人物,挨个与他们交谈了几句。
然后不禁感叹,难怪黎池后来虽历经波折却依旧屹立不倒,实在是他结交的朋友很有用、很实用,总能帮到他。
因为赵俭有印象并与之交谈的几个人,竟都是与黎池交好或相熟的,这其中就包括钟离书和明晟。
‘幸亏黎池虽然看重权势,却不玩弄权势,又怀有一颗姑且算是为国为民的心。‘赵俭暗想。否则,他可能就不敢用黎池了。
宴已近尾声,赵俭说了一番冠冕堂皇的散场前的套话之后,梅翰林和林学士也先后说了一番花团锦簇的场面话。就连宴上存在感不强的淮阴省布政使,也仪式性地说了两句。
然后至此,这次鹿鸣宴就散场了。
赴宴时,黎池是和赵俭一起来的。回去时,黎池准备和钟离书与明晟一起走。
不过出官暑临走前,赵俭叫住了黎池他们,说是顺路乘坐他的马车。
推辞不过,黎池和钟离书与明晟三人,最终上了赵俭的马车。
赵俭说顺路不过是个借口罢了,黎池他们也都知道,因为俭王落脚的宅邸与黎池落脚的小院,压根不在一个方向。
因此赵俭将三人送到了再折返离开后,明晟直道‘俭王殿下真是平易近人‘,钟离书虽没说话,但观他表情,一眼就能看出他同明晟的看法一致。
待到赵俭的马车走远后,黎池他们三人才转身进院子里去。
至于赵俭平易近人?黎池觉得这说法正确,却又不完全正确。
正确在于赵俭的本性应该确实是心胸宽广、不斤斤计较的,看起来也就是平易近人。
不完全正确在于,根据这些天听闻的、以及亲自接触后来看。赵俭是大燕朝的王爷,且还是从小到当前都极其受宠的王爷。既如此,那他这人就不能单单用一个‘平易近人‘来形容了……
以上且不管,黎池他有一种直觉,或者说是从众多朦朦胧胧的蛛丝马迹中得出的结论:赵俭对他有所图谋,可这种图谋又不像是图谋不轨。
这种似是而非的矛盾感觉,黎池暂时还理不清头绪。
不过这无所谓,赵俭对他有所图谋,他难道就对赵俭没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