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4 / 5)
单独与王前愈谈了一场。
“黎兄,你的大恩大德,我王前愈此生定然不忘!”
黎池脸上的笑容依旧平淡温和,眼神也是清澈无垢。“王兄,我只是在秉公办事的尺度之内,考虑到王兄你将功补过的态度,而不去刻意提及王兄你在此事上的失误而已。”
王前愈虽然可能不像那些官场上的人尖子,但也不愚蠢,如何不明白黎池的谨慎。“我懂得的,黎兄你只是没有像某些人那样心狠手辣,没有硬是逮着我的过错不放,没有将我置于死地。”
黎池哈哈笑道:“王兄,我可是实话实说的。换做任何一个官员,遇到这样的事情,未必就比王兄做得好。”
事实也正是如此,王前愈就是这个时代大多数官员的样子,换做其他官员经历这件事,也会是差不多的反应。至少王前愈没有将此事置之不理,起火之后还知道派遣衙役、征集役夫去灭火。
这是黎池的真实想法。但奈何王前愈这人,就是认定黎池于他有恩。
好,这也是黎池根据王前愈的心理,用行为和言语加以引导的结果。
当然,如果此人不是王前愈,而是与黎池有冤仇的人。就像王前愈所说那样,逮着他的过错不放,心狠手辣地将其置于死地。
但王前愈与黎池无冤无仇,为何不与人为善,放他一马呢?毕竟王前愈在此事中,除了胆小怕鬼,以及没有约束民间流言外,并无罪无可赦的错处。
“王兄,此事我们就抛开不谈了。”黎池摇摇手表示不再多谈,“我们来谈谈煤矿的事……”
之后,黎池与王前愈就如何采煤,如何预防煤炭自然,又怎样灭火等事情,进行了讨论与交代。
“……总之在这件事情上,王兄你要上心些。平鲁县内有多少这样的煤矿,你都要查探清楚,然后就等朝廷的命令。”黎池最后叮嘱道。
王前愈像武人那样拍拍胸脯,保证道:“黎兄你放心,你的话我绝对记在心中!若是此时我自己还不上心些,索性我这辈子也就别活了!”
……
一切交代妥当,黎池和桓茗他们也就在王前愈的目送中,启程回京去了。
返京时不似来时紧急,且黎池在到平鲁后的第二日,就已写了禀明情况的奏折,通过驿站送往了京城。
但黎池就是归心似箭,想尽早回京复命。
所以一行人也没在路上多耽搁,一路驰行十二天,在第十三天中午到达了城外。
守城士兵见一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