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4 / 5)
储制‘的操作流程,精简提炼出来,接着写在后面。
也不用担心百官们有听没懂,没懂的都去看黎池那篇《答‘储君三问‘》即可。
……
这第三道圣旨……
嗯,也与黎池(这样一个都排在广场上去的从六品翰林官)关系甚大。
掐头去尾,精简圣旨篇幅,总结出来中心内容:在工部四司之外的制造局之下,新设两个机构,即煤炭局和水泥局。
1. 煤炭这事,可能在京中的一些官员,以及三晋行省、朔平府、平鲁县这一线的官员,尚且略微知晓一些。
而水泥这事,就只有关注过黎池形迹者,以及昨夜参加皇室家宴的皇室中人才知道了。
就连黎池他自己,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两件事。
但是,贞文帝仗义、不夺臣子之功,在圣旨中有用上‘得黎池之幸‘、‘经黎池试验出‘这样的字眼啊!
如今圣旨一出,谁还不知煤炭局和水泥局的建立,与黎池有莫大关系?即使此时听得云里雾里的,散朝后再一打听,不也就都知道了。
黎池一边跪听圣旨,一边暗暗琢磨:看来圣上,及其派去平鲁查探的人,效率都很高;以及‘水泥‘这个名字,定是由赵俭命名的无疑了。
以前黎池对外都是称的‘石泥‘,也就只有重生的赵俭,才知道‘水泥‘这个名词了。
三道圣旨宣读完毕,群呼万岁之后又喊过‘臣等遵旨‘,百官这才得以站起身来。
站在黎池前面的官员,碍于纠仪御史在,并不敢回头看。但站在黎池之后的文官,以及斜后方的低阶武官,却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
黎池记性好,善于体察他人情绪。而且,在他未全神贯注时,对别人的视线也还很敏感。
这会儿站在队列里,黎池表面一副仪态端正的样子,实际上却感觉如有芒刺在背,不自在得很。
……
贞文二十一年,新年第一天的三道圣旨已发,日头即将当空,大朝会也就快散了。
黎池他们又站了一会儿,然后鼓乐齐鸣,昭示着大朝会即将结束。
“万岁!万岁!万万岁!”在礼部官员的主持下,百官下跪叩头,群呼万岁。
等皇帝銮驾离开后,丹陛上的礼部官员喊了平身。再又有其他礼部官员,在前面将百官们往宫外领。
哪怕此时太阳已升至正空,依旧还是冷得很,那点阳光根本不经事,似乎就连太阳光都是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