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科举出仕(士) > 第150章

第150章(3 / 4)

之策,还是出自黎池在考院试时,做的一篇策问里。

黎池明白,‘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不管放在何时都是通行的。不过在这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因地制宜‘战略的效果,要打一个折扣。

因为有了赵俭这个重生者,可能在赵俭的上辈子里,黎池有倡导过‘因地制宜‘战略。所以在黎池‘因地制宜‘策问的基础之上,又有了实践经验,在施行之初就规避了一些问题,几乎没有走弯路。

因此,即使效果打了一个折扣,也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比如一些不出产稻米和小麦,或者产量很低的地方,因为这‘因地制宜‘的政策,就鼓励发展种植他们的特色作物,并可用来抵交赋税。

以前交赋税时,只能交稻米和小麦,交不出的地方,就以银子代替。许多百姓为此苦不堪言,不出产、或者产量低的地方,如何能指望农民赚到足够抵交的银子?

因有了这‘因地制宜‘之策,那些百姓们稍微好过一些了。也因此,作为提出‘因地制宜‘政策之人的黎池,在边疆山野之中,也有了一些声名

‘因地制宜‘之策的成效,不用赵俭特意盘点,朝堂上的人也都知道。从东市里多出来的,那十几家卖各地特产的店铺,就能够看出一二。

所以难不成三皇子,这是在给他手下的人——黎池邀功?

赵俭之所以盘点‘因地制宜‘之策的成效,当然不止是为黎池邀功,他有着自己的目的。

“在‘因地制宜‘之前,儿臣知大燕地大物博,却不知物产竟博大至此!如今各地奇特物产,尽聚京城,颇有几分大唐盛世之风。”

赵俭吹过一番了,这才说出他的真正目的:“然而,终究只是有‘几分‘而已,并不及大唐盛世之风……”

贞文帝不是一个很自大的人,别说这话是赵俭说出来的,即使是一般朝臣说出来,他也不会发怒。

赵俭接着说到:“如今大燕朝野上下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这已然就是盛世的征兆。而为何却没有大唐那样百邦来朝的盛世之风呢?只因大唐大开商路,使得各国来使大唐之路通畅无阻!而反观我大燕,西域商路堵塞,南边海关紧锁,西边来使入关无路,南边来使登岸不能。”

“因此,儿臣奏请!重开西域商路,增开海上商路,并设西域商贸司、南海商贸司,以畅通和维护各国来使之路!”

赵俭话一说完,朝堂上就响起窃窃私语声!

“和周,你如何看?”坐在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