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番外(8 / 13)
他们欣喜的事,哪里还有立场在意作者署名的问题啊。
不过既然宝先生决定了,她自然也就不再多说了,果然,名人是自有高风亮节处的,不似她们一般蝇营狗苟。
这两位作者也真是走了大运了!王稚萍不无羡慕嫉妒的想着。
这两位作者显然也是一样的想法!
自接到报社来信,他们便惊喜得傻掉了,原本能被选中已然十分幸运了,现在居然可以得到宝先生的改编,这改编后的故事还能直接署他们自己的名字,一概收益也归他们所有,这不就是天降馅饼么,这世上竞然还有这样的好事,这样的好人哪。
他们几乎是不假思索的立即回信,同意了宝先生对故事的改编。
冬秀早料到是这样的结果,一早便开始改编了。
因为这□□教不似佛教、道教的,对于她们普通人来说的确是既神秘又陌生的,北京倒是有不少□□,清真教堂也有几座,可他们有自己的圈子,普通人进不去,他们也不愿出来,真有几分在闹市里隐居的味道,一般人对他们的印象恐怕就是小白帽和羊肉锅子了吧。
况且朝圣是个十分冷僻的题材,她的了解十分有限,这个题材又比较敏感,在动笔前,就必须多方考证,不仅要到处找相关方面的书籍查看,最好还要做一些实际的考察,毕竟书里也不乏杜撰、夸张的部分,不可尽信。
光是这些准备工作就要花费不少时间,因此冬秀先着笔对鬼火篇进行了改编。
.倒V结束走近科学在现代大力度的科普教育之下,几乎人人都知道这鬼火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这时候的人却十九□□是不知道的,鬼火一向被视为阎王爷出巡时的鬼灯笼啥的,总之遇到鬼火,那就等于是见鬼了,冬秀前些年还在报纸上看到过一则新闻,说是某地接连有村人遇到鬼火,一路被追,慌不择路之下有人摔下山坡,有人掉进河流,好几人都因此而不幸丧命,那村里厉鬼索命的传言甚嚣尘上,越传越离谱,直到后来被当做奇闻异事登载在了报纸上。
其实早在南宋时期就有人明白了鬼火和磷质的关系,陆游就曾在自己的笔记里提到“郊野间鬼火众多……盖去岁兵乱未久,所谓人血为磷者”,老祖宗的智慧总是叫人难以相信,那时候西方可是连磷元素都还没发现呢,先祖们便知道鬼火的本质是磷火了,只可惜,这样的学问往往只掌握在极其少数的高尖精人士手中,普通大众哪里知道呢,就算纪晓岚在书里直言“磷为鬼火”,民间百姓们对鬼火的种种封建迷信依旧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