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天命难破(2 / 3)
世民不想这样干,却也不得不这么干,不集权,拿什么资本去和别人斗只有够狠,才能让明面暗地的敌人都服帖,哪怕仅仅是表面上的臣服,但至少,维持了稳定。
可旦这种行为成了习惯,有些时候,自己也会忘了这种行为初衷是啥。
贞观朝,没有真正意义上可以抗衡“君权”的宰辅。房谋杜断尉迟长孙,不是早年幕僚就是军中同袍,甚至还有亲眷。而后起如王珪温彦博戴胄之流,更像是拉拢豪门对抗“五姓七望”。
宰辅们没有任何有效可以影响皇帝的办法,军队他们无法干涉,李靖本来可以,但李靖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只能做宅男,并且即便如此还屡次三番被皇帝找过去说话。偏偏皇帝跟他说的是:有人说你李靖造反,朕是万万不信的。
不信尼玛
原本财政上可以制约,因为当年李世民要大兴宫室,打算是拿年甚至两年的税赋去修建大明宫洛阳宫禁苑九成宫太原宫。而掌控国家财政的,当然是宰辅。这也是为什么戴胄挂着尚书头衔,却能成为宰辅的原因之。
戴胄就是以民部尚书位列宰辅班列,闻所未闻的事情,但它发生了。为什么呢因为戴胄听话,李世民说什么是什么,如果要拿出年税赋来修建宫殿,戴胄以宰辅的身份,凭借吏部尚书的官身,就能绕开尚书省,直接跟皇帝对话。
皇帝说要掏两百万贯钱,四千万贯绢布米粮,戴胄会因为数量太过巨大,不愿意掏出来吗
不存在的事情。
所谓世事难料,国家财政得以保全的原因,居然是白糖冰糖麻料煤球诸等新式事物的利润。房玄龄愿意为张德遮掩的重要因素,就在这里。他是宰相,不是私奴。
复杂的背景,复杂的皇帝,复杂的宰辅,复杂的新生事物,复杂的大唐气象
贞观朝夹杂着各种稀奇古怪,就这么带着堆的问题,口气冲到了贞观十二年。这十二年来,或者说,自贞观三年以来,冲死的突厥契丹奚人高句丽百济靺鞨铁勒吐谷浑诸羌北地三十余部高昌且末他们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这样被碾死了。
房玄龄以为这些蛮夷这些对手,会在十年后才会彻底覆灭,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切竟然是那么的容易。
天命
所有人,除宰辅重臣之外的满朝文武以及那些中小世家,还有市井之间的贩夫走卒田间黔首,他们都以为,这肯定是天命。非天命不足以解释为什么贞观三年还那么凋敝,贞观十二年环顾四方,已无合之对手。
这浩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