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1章 好日子(三更求月票)(3 / 4)
军力量,为了安全计,炼化厂的生产车间是深藏在地表下的,而且与地表之间浇灌了一层混凝土进行专门的加固,尤其是作为最核心生产设备的分馏塔,更是浇灌了多层混凝土。
因为发电厂没建成,炼化厂电梯还不能运行,所以王沪生、徐锐只能走楼梯一层一层的旋转着往下走,一直绕行了二十多次,下到地底至少有五十米,才终于进入到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然后一抬眼就看到了矗立的巨大分馏塔。
看到这巨大的空间,还有矗立的巨大分馏塔,既便是徐锐,也不免咋舌,这样的地下工程既便放在二十一世纪,只怕也不是随便能成的,在没有大型工程机械的这个年代那就更加的困难,由此也足可以看出苏联的工程基建能力已经非常强悍。
当然这也跟蒙古高原独特的土壤环境有关系,蒙古高原虽然不是黄土高原这样的冲积土壤地带,但是土层也非常的厚实,挖掘地下空间相对比较容易,这要是换成中国沿海的渗水土壤带,工程难度就会成培增长!
看到徐锐和王沪生联袂到来,在场的一干苏联专家便立刻迎上前来。
王沪生便连忙给徐锐和在场的一干苏联专家互相介绍,徐锐又挨个与这些专家握手,说起来也真的是惭愧,他身为察哈尔独立团的团长,包头事实上的当家人,工业区开始建设至今将近有半年时间,这还是他头一次跟专家见面。
作为徐锐的专职翻译,狄安娜一直在旁转译。
狄安娜有些神情憔悴,甚至还有些神思不属,好几次都翻译错了。
徐锐知道狄安娜为什么会这样,但他能做什么呢?只能装不知道。
简单寒暄了几句之后,王沪生、徐锐便在一干苏联专家的引领下,又顺着一层又一层的旋梯上到分馏塔上层的一个出油口。
其实在徐锐他们两人到来之前,分馏塔就已经开始在点火运行了。
所以在徐锐他们跟苏联专家上到出油口之后,再经苏联专家打开油管阀门,一股淡黄色的液柱便立刻从管口缓缓流淌出来,流入到管口下方摆放着的油桶中,空气中,便立刻弥漫起一股刺鼻的气味,正宗的柴油味!
一看这个颜色,再闻到这气味,徐锐便知道,柴油的品质很不错!
一个苏联专家弯腰从油桶里舀了一小杯柴油,然后很小心的点燃,那一小杯的柴油便立刻腾的燃烧了起来,绽放出了一团橘黄色的火焰,在场的苏联专家便纷纷鼓掌,王沪生也情不自禁的跟着鼓掌,甚至还落了泪。
徐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