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668.布施台上,摊开的手(1 / 2)
时间在一点一点地逝去。
吃过晚斋,大家开始上晚殿课诵。
晚殿对我而言,依旧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样。
“这晚殿都念的什么呀?”下殿后我问老丈人。
“晚殿上了三堂课,”老丈人对我说,“第一堂功课念的是《阿弥陀经》,是为了表达祈求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愿望;第二堂功课念的是《礼佛大仟悔文》,是人们向八十八佛申述自己改悔过恶的愿望;第三堂功课念的是《蒙山施食文仪》,念这个时间较长,要占整个晚殿的一半时间,所以也被称为‘半堂食’。晚殿的这三堂功课,蒙山施食是必须举行的,其它内容都可稍作调整!”
“为什么这个施食是必须举行的?”我纳闷地问,“这饿鬼们在早、中、晚饭时都已经喂过了,怎么在晚殿时还要喂?这饿鬼也太饿了吧!”
“不饿能叫饿鬼吗?”老丈人微微一笑,“这就叫布施度。”
“什么是布施度?”我问。
“布施度,意为布施,”老丈人说,“就是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
“为什么要布施呢?”我继续问。
“因为有舍才有得,”老丈人说,“舍得,舍得,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我们要带着一副热心肠生活,在激发他人向上向善的同时,也就与他们结下了善缘和人缘。”
“那要是自己没有可舍的东西呢?”我问。
“每个人都有可舍的东西。”老丈人说,“布施,并非是指散发自己的财物来救济穷苦人的意思,眼施、颜施、身施、言施、心施、床座施和房舍施等等,都是施舍的内容。”
“我听迷糊了!”我冲老丈人呵呵一笑。
“那就听我慢慢讲给你,”老丈人开始一本正经地讲解起来,“眼施,就是以慈祥而明亮的眼睛待人之意;颜施,就是以笑容待人之意;身施,就是以清洁而端正的仪容待人之意;言施,就是以温和的语气待人之意;心施,就是以真心待人之意;床座施,就是把座位、地位或名誉等让给别人之意;房舍施,就是把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房子接待访客之意……”
“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是不是这个意思?”我微笑着问老丈人。
“有这么一点意思,”老丈人点点头说,“给人一个微笑,一句爱语,一句赞叹,甚至一分欢喜,又何尝不是布施呢?很多人却是如此吝啬、自私,哪怕是一个真诚的微笑,也不愿轻易给人,使得这个世界人情淡漠,人心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