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4 / 6)
你三舅舅进京了,你随我去瞧瞧吧。”
杨萱既惊且喜,忙问道:“现在去吗,他住在哪儿?”
辛氏点点头,“不远,就在西江米巷后面的水井胡同。你另换件衣裳,不用太花俏,咱们早些去早些回。”
西江米巷在刑部和锦衣卫卫所附近,的确不太远,可那边出入的人龙蛇纷杂,并非太平之地。
杨萱想一想,将大红羽缎斗篷换成了石青色棉布挂着灰鼠皮里子的斗篷,将头上珠簪换成了寻常的银簪。
临出门前,把匣子里积攒的银钱用手帕包裹起来,再拿青布包袱卷着,提在手里。
辛氏瞧见杨萱的打扮,微微颔首,让文竹扶着上了马车。
因着天冷,前几天落的雪未曾化尽,车轮辗在上面略略有些打滑。
车夫不敢赶太快,只慢慢走着。
不过两刻钟,便走到西江米巷,从巷口拐往北面,有条极窄的胡同,就是水井胡同。
车夫小心地将车赶进去,缓缓停下来。
杨萱打眼一瞧,面前约莫七八间院落,都是黑漆大门,粉白色墙面,青瓦屋顶,看着模样都差不多。
很显然这是成片的典房。
万晋朝百姓住房除了买房和租房之外,另有一种典房,跟长租差不多。通常租期是十年或者二十年,租金也高,但是租赁期满,房主会把租金还给租户,就相当于房主将房子典当给租户,到了期限再赎还回来。
辛氏走到左边第三个大门处,上前用力拍了拍门,少顷里面传来拖沓的脚步声,紧接着门“吱呀”被打开,露出一张清俊的面容。
岂不正是辛家老三辛渔?
“三舅舅!”杨萱开口招呼,一面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
辛渔一把抱起杨萱,很快又放下,乐呵呵地说:“小萱萱长大了,三舅舅抱不动了。”
辛氏笑嗔:“没大没小的,都多大了,还让人抱。”
这时,门里传出个温和的女声,“外头冷,都站在门口干什么,快请阿姐和萱娘进来。”
是三舅母陆氏。
杨萱曲膝行礼,“见过三舅母。”
陆氏牵起她的手,仔细端详她一番,笑道:“萱娘长成大姑娘,出落得更漂亮了。快,进屋喝盏热茶暖暖身子。”又对三舅舅道,“阿姐身子不方便,三爷稍微搀扶着些,地上雪水未干,别滑倒了。”
院子不大,方方正正的,正北面是三间正房,左右各有三间厢房,西墙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