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2 / 5)
能做扬州点心,又能做京式点心,只可惜年纪大了,手脚不灵便,便辞了扬州会馆的差事。
不是没人找过他,一来他要价不低,二来他需要人跟着打下手。
相当于找了他,还得另外找个人,要出两份工钱。
别人一听就打了退堂鼓。
杨萱费心费力收拾出店铺来,不想白空着,松枝也说,有本事的人难免有些怪癖,张师傅能开出这样的价钱,肯定有他的独到之处。
要不怎么会有恃才傲物一说?
杨萱觉得有理,便用每月四两的工钱请了张师傅来,另外让文竹到铺子里给他帮忙。
文竹沉稳勤快,除了学着和面配料之外,还时不时给张师傅沏茶捶背。
张师傅非常满意,偶尔也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透出一两句。
杨萱便跟文竹商量,等过些时候,如果张师傅有意,不如你拜个师傅学门手艺,艺多不压身,总会有用得到的地方。
文竹笑着道好。
相比醉墨斋,杨萱对沁香园更上心。
醉墨斋应该算是程峪张罗起来的,他跟罗进两人都占着红利,不可能不经心,再有个嘴皮子利落脑子活泛的钱多在,基本用不着杨萱。
而沁香园是杨萱一手操持起来的,她不指望跟醉墨斋似的,开张两三个月就能有几百两银子的进益,只要把本钱赚出来,够发张师傅跟松枝文竹的工钱就成。
可是开业半个月以来,生意一直没有起色。
杨萱尝过张师傅做的点心,从外形和口味来说,都是极好的,却不知为什么光顾的人总是寥寥无几,远不如旁边的知味居红火。
松枝急得心火直窜,脸上起了好几个红痘痘,杨萱也是纳罕不已,这些日子每天都会去干面胡同看看。
喝过热乎乎的茶,杨萱将杨桂跟薛大勇叫来,先检查过他们的描红,提出几点不足之处,将从店里带回来的点心分给两人吃了。
这才回到东次间,打算换上家常衣裳之后和面包饺子。
进门就看到床头案几上躺着只棕色的牛皮纸信皮。
除去萧砺之外,再不会有其他人给她写信。
杨萱心中一喜,急步上前抓起信皮,随即拉下脸,又扔回原处。
信皮很轻,摸起来薄薄的,最多也就一页纸,兴许还不到一页。
杨萱脱了长褙子,换上碧色棉袄,盯着信皮上遒劲有力的字迹看两眼,拿起来,用剪刀剪开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