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站队,选边(3 / 4)
授似乎颇有感慨,“但是太多了,良莠不齐。”
“这就是现实啊!”我回应说到。
高教授瞥了我一眼,“你懒散的本科生涯让你对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产生了某种误解,”她以一种教育的态度说道,“实际上研究生教育能够让你学到很多东西,而且这些东西在以后的工作中会非常有用,特别是我们商学院。”
您说这话的态度略带几分反讽啊!或者是我理解错了?
就我们学校的商学院,除了培养不会经商的商学院教授之外,连高级经理人的成材率都很低,更不要说各种大老板了。
所以我们学校的商学院一向悲催地培养其他学校的商学院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后备役,和有着各种坚实实力的中低层技术人才,所以刘笑吟想要出国都那么困难。
“我还是那句话,如果你想要转到商学院来读研究生的话,我可以帮忙的。”高教授继续试图引导我误入歧途。
“数理学院出身让你易于理解各种环境保护处理技术,同时你的数理基础是理解经济学的基础,本身我们这门学科就是一门交叉学科,招生局限在商学院内部根本就是一个错误,我觉得应该鼓励数学或者物理相关背景的学生报考我们专业的研究生。”
“高教授,我回去之后会努力帮您在我的同学中做宣传的。”
我当然不能一厢情愿地以为高教授是慧眼识英才地一门心思想要挖掘我。
我知道高校里面有这样的传统,就是一个教授一般都会用心培养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从研究生、博士生一直到讲师、副教授,乃至最后接自己的班,无论是教职还是学术地位。
高副教授肯定不是想要从现在开始培养我做她的接班人。
我把它理解为一种临时性的拉拢,既然已经认定是临时性的了,那么我就可以确定,等到事情曝光的时候,大家不免走向这种亲密关系的反面。
届时不免一地鸡毛。
这种做法对我来说,就好像是在沼气池边上抽烟,不仅危险,而且很有可能沾上一身的粪便。
智者不为也。
更不要说研究生这种一次性投资三年的大项目,受到这种干扰,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和变数,哪怕最后有学校的名誉和资源背书,但对于作为个体的学生来说,始终处于弱势的一方。
所以,对于这种不怀好意的拉拢,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敬而远之。
就算是读研究生,我也宁愿在本院系找导师,哪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