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6 / 8)
和帖诗,在里面也会提供一些东西,比如桌子长凳被褥之类的,每天还会定时送来饭菜,比起县试和府试,已经算得上是条件优厚了。
不过,谢黎觉得自己还是低估了古代科举的艰难之处,无他,考棚里实在太破了。
看着屋檐上的蜘蛛,角落里的积灰,他心里叹气,等待考卷发下,静下心开始。
一晃就是三天。
马九没有和谢黎分在一排考棚,三天后,两人出来,在门口碰上,相视一笑,忽然多了几分同病相怜的默契。
“谢兄,你现在的样子可是有些狼狈啊。”
“彼此彼此,你也不遑多让。”
出了贡院,早在等候的絮儿拼命垫着脚挥手,叫着谢黎:“少爷,这里。”
她的声音清脆入黄鹂,在满是男声的贡院门口十分明显,许多学子都好奇地投去了目光。
谢黎连忙挤开人潮,将个子娇小的絮儿揽入怀里,带着她离开了贡院门口。
“下次等少爷,在这里等就行了,门口太挤。”
絮儿不走心地点头,上下检查谢黎的身体状况,见他虽然衣服满是褶皱,却神采奕奕,目光有神,放下心,松了口气,振振有词:“我要是不去,万一少爷病倒了怎么办?”
“老夫人都说了,这几天贡院里抬出很多中暑的学子,特意在家准备了凉茶,生怕你们出事。”
谢黎抓着她的手握住,挑眉道:“少爷和那些人可不一样。”
普通的考生常年坐着不动,苦读要论,身体虚弱。有句话叫手无缚鸡之力,就是用来形容古代的书生,谢黎却不一样,他常年喝着灵泉,还在练习道术心经,神清目明,在考棚里虽然难熬了点,倒也不至于中暑被抬出来。
谢黎说完,抬手帮絮儿整理着散乱的发丝,等待马九出来。
过了一会儿,马九和书童顺利挤出来,形象更加狼狈,抱怨了一番谢黎见色忘义,一行四人边说边回了住处。
“谢黎,你第二道经义是如何解的?”
谢黎说了一遍,马九大惊:“什么,原来是从这个角度解吗?我似乎又错了。”
不死心,紧接着他又询问了另一道题的答案,得到一个差不多的想法,松了口气:“还好,还好,我也不是每一道题都错。”
明明不知道谢黎的学业水平,马九却对谢黎有十二分的信心,什么题目都要来问一遍谢黎,除了某些策论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解答的问题,他都以谢黎的答案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