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继室子的为官路 > 第16章 愁诗

第16章 愁诗(2 / 3)

是注定的天子近臣。要是不想一辈子出不了头,谢笙必须要尽快成长起来。

都说是十年寒窗苦读,可这金榜题名真正所要花费的,可不止是十年那么简单。

谢笙上辈子学医出身,大部头的书不晓得背了多少。于背诵一道上头,谢笙自信自己是练出来了的,一本几千字的书文,真正的三岁小孩或许要花一个月去背,谢笙却只需要最多半天就能完全掌握,之后甚至都不用特意复习,这些知识就在他的脑海里落地生根。

原本谢笙还觉得自己在科举一道上,注定是开了金手指,没想到才开始学韵脚,就遇到了老大难。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谢笙觉得自己需要一本新华字典。

“小满,”李氏到底是忍不住叫了谢笙到自己身边来,“我与你姑祖母商定了,日后你学诗,不必和你老师学,我和你姑祖母教你。”

谢笙眼前一亮,他是知道李氏写诗非常不错的,何况,光看大姐儿的写作水平,就知道李氏到底有多会教了。周老夫人的水平谢笙不清楚,但既然李氏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定然也是不会差的。

不过很快,谢笙又有些丧气:“是儿子领悟不得其间法门,却不是老师教的不好。”

“名师出高徒,难道你还不信娘?”李氏和周夫人却是兴致勃勃。

“正是这个道理,”周夫人也忙道,“你老师只知道叫你学韵脚,通基础,可学诗哪里是这样学的。”

不从基础开始学,还能从哪里开始?谢笙一脸茫然的看向周夫人。

“你学《论语》都还讲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诗怎么就不能阅览三千了?”周夫人同谢笙道,“学诗最重要的可不是韵脚,而是会品。你年纪小,就算是写,又能写出些什么?连典故都只知道折柳送别的年纪,非要写什么‘推、敲’,不是堆砌造作,还能是什么。”

“从今日起,你随我和你娘学,咱们一日品一首诗,年深日久,你自然也就会了。”

李氏听了这话,忙也道:“平日里不拘平仄,只把心里的好句子写下来,反复琢磨,一句也罢,两句也好,只要是你得了的,就也品一品。贵精不贵多。”

谢笙被两位女性长辈说的一愣一愣的,心底里却也似乎被她们说动,或许真的是老师教错了方法?

“姐姐姐姐,快借我两盏茶,我要拜师!”

李氏和周夫人听了谢笙这话,笑得云鬓轻颤,口中不住道:“好徒儿,日后且好好学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